立即捐款

藝術家白雙全以「清潔工」程展緯創作 Art Basel展出

藝術家白雙全以「清潔工」程展緯創作 Art Basel展出

(獨媒報導)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於3月23至25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藝術展,有177個本地和海外藝廊參展。亞洲藝術文獻庫作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文化合作夥伴,在藝術展期間推出展覽《等未等身》,邀請本地藝術家利用文獻庫館藏資料,分別為他們各自選擇的一位藝術家勾勒「肖像」。

參與計劃的藝術家包括C&G、梁志和、白雙全、黃慧妍、楊秀卓及楊嘉輝。藝術家選擇的描摹對象各不相同,透過文獻資料,叩問書寫香港藝術的方式。藝術家白雙全選擇描繪的對象是在港鐵外判公司擔任清潔工的藝術家程展緯,他邀請文獻庫的清潔工Riya對資料進行挑選和拍攝,透過這個作品,串連起藝術家與清潔工的身分。

無標題

白雙全為程展緯創作的「肖像」
白雙全為程展緯創作的「肖像」

探問創作者是否「著作等身」 作品呈現文獻紀錄的多種可能

是次展覽名為《等未等身:香港藝術的另一種肖像》,由翁子健及Özge Ersoy策展,展期為3月21日至25日,作品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一樓大堂展出。策展人借用了「著作等身」一詞,探問創作者的作品「等身未」。

參與計劃的藝術家C&G、梁志和、白雙全、黃慧妍、楊秀卓及楊嘉輝各自選擇一位藝術家作為對象,利用文獻庫檔案為其「肖像」。六幅作品開啟了對於香港藝術歷史的討論。

藝術家白雙全勾勒了在港鐵任職清潔工的藝術家程展緯,他邀請了文獻庫的清潔工Riya,從有關程展緯的眾多書刊中選出三本,並拍攝成為作品。白雙全指自己的母親也是一位清潔工,靠打工的收入供養自己成為藝術家。

白雙全的作品
白雙全的作品

藉著清潔工Riya之手,白雙全呈現了另一位清潔工程展緯的肖像,而Riya亦參與到藝術創作之中,令這幅作品串連起清潔工和藝術家的身分。

白雙全描繪程展緯所收集的文獻庫資料,放置在外的三本書刊是由清潔工Riya挑選出來的
白雙全描繪程展緯所收集的文獻庫資料,放置在外的三本書刊由清潔工Riya挑選出來

白雙全的作品同時打開了新的討論:文獻庫的資料足以反映藝術家的創作全貌嗎?每件作品下方均有排等比例縮小的參考書模型,數量多寡不一,代表著被描繪者在文獻庫存有的檔案,亦是供藝術家進行是次創作的資源。白雙全在展覽現場的會談上提到,無論從事清潔或保安,程展緯的創作都是身體力行的,且持續地在社交平台上為他們發聲,這些面向或許是文獻資料邊界以外的。

藝術家梁志和曾在1998年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訪問了近三十位香港藝術家。當梁在二十多年後計劃出版訪談時,其中一位受訪者盧壹麟則婉拒了,稱自己不願被記住。於是,梁志和攝下密封完好的採訪資料,探問個體是否能控制自己被歷史紀錄或遺忘,文獻資料本身的存在意義又是如何。

梁志和的作品探問了藝術家是否能選擇被歷史記憶或遺忘
梁志和的作品探問了藝術家是否能選擇被歷史記憶或遺忘

藝術組合C&G選擇了他們的良師益友王純杰,將其作品堆疊在位於牛棚的藝術公社舊址門外——1997年成立的藝術公社,王純杰正是創辦人之一。資深藝評人John Batten對香港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茶餐廳是他與人對談的空間之一,這就「凝成」了藝術家黃慧妍鏡頭下的一杯熱奶茶。藝術家楊秀卓則刻畫了陶瓷藝術家嚴惠蕙,在上環楊兒時住處的對面,將書和雞蛋置於石階之上,並對嚴作品中的感性作出回應。

藝術組合C&G為王純杰創作的「肖像」
藝術組合C&G為王純杰創作的「肖像」

香港特藏室收藏逾2萬份相關藝術檔案 重訪本地經驗

完成翻新後的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設有香港特藏室,收藏了逾2萬份有關香港的檔案資料,紀錄了自1960年以來大量本地藝術社群及個人的活動,文獻種類包括展覽目錄、期刊和獨立出版等。

成立於2000年的亞洲藝術文獻庫從一個書架發展為一間窗明几淨的圖書館。團隊表示,文獻庫的眼光放遠至亞洲,但起步仍是香港這一方土地上的藝術創作。這個存放超過50個檔案盒的空間,可以帶領讀者重訪香港藝術歷史,也讓團隊在關注亞洲當代藝術的同時,不忘本土的創作。

無標題

香港特藏館收藏了大量香港藝術歷史的資料
香港特藏館收藏了大量香港藝術歷史的資料

翻新後的圖書館有多種功能的閱讀空間
翻新後的圖書館有多種功能的閱讀空間

邀印尼藝術家來港講座 思考群體協作和資源共享

今年,亞洲藝術文獻庫的年度藝術家講座邀請了印尼藝術群體ruangrupa的Ade Darmawan和Farid Rakun。他們以自身經驗帶來的藝術思考是一個比喻——lumbung(印尼語,意為穀倉)。在印尼的鄉村,集體加工處理的穀物會被儲存在穀倉之中,等到需要使用的時候,再進行合理的分配。

套用lumbung的模型,ruangrupa的藝術家認為,藝術界也可以挪用群體協作的形式。「穀倉」中匯聚了可共享的資源、論述、構想等,藝術家一方面可以注入新的創作靈感,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已有的資源。如此,所形成的「倉」可以持續地哺育更大的藝術群體。

講座亦呼應了亞洲藝術文獻庫的同場展覽《群策群學》,透過與雅加達藝術團體Gudskul的合作,展覽呈現的恰恰是當代藝術家的群體協作,以及他們如何在共同生活和創作中汲取靈感。在收集並保存藝術文獻資料,文獻庫團隊亦希望藉助各類藝文活動審視異地經驗在本地的實踐,探索藝術群體在香港的運作可能。

無標題

展覽:等未等身:香港藝術的另一種肖像
時間:3月21至24日 12:00 - 20:00;3月25日 11:00 - 18:00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一樓大堂

展覽:群策群學
時間:即日起至4月1日,星期日和公眾假期除外 10:00 - 18:00
地點:上環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亞洲藝術文獻庫華懋藝文圖書館

記者、攝影:王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