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最新進展】智能科技非萬靈丹 政府需積極管控私家車需求 推動活躍出行及人本街道發展

【回應《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最新進展】智能科技非萬靈丹 政府需積極管控私家車需求 推動活躍出行及人本街道發展

近日政府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交代《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的最新進展。經過初步分析,政府提出四個運輸策略概念:建立新一代策略性交通交匯樞紐、引入「按需求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務、推動自動車輛普及使用,以及引入「智慧公路管理」模式。街道變革認為,其四個運輸策略概念均未能回應現時香港運輸系統私家車過多的問題癥結,對推動活躍出行和人本街道設計亦未有任何著墨,盼望當局能更為積極爭取,使未來運輸系統更以人為本。

新策略重點圍繞「擁抱智能科技」,試圖以引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工具為香港交通問題提供「解藥」。但須知道現時本港交通面對的最重要問題,就是私家車過多造成道路擠塞,與公共交通、活躍出行等高效率的運輸工具爭相使用街道空間等問題。政府提出的四個新策略對此卻未有著墨,街道變革對此表示憂慮。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車輛密度最高的地區,被學者形容為「汽車飽和」(car-saturated);其發展密度亦使路面空間極為有限,故此需要盡量利用公共交通、活躍出行等運輸效率最高的交通模式。即使自動車和智慧公路將來普及,也不能改變私家車路面使用效率低的事實,無助解決目前車滿為患的困局。因此,街道變革認為新一代運輸策略需要大刀闊斧,以更進取嘅方式管理私家車交通需求,並且採用更多、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優先措施,去善用有限的路面空間。

此外,提倡單車和步行等「活躍出行」模式亦是政府當初提出本次研究的四大方針之一,但新策略中卻又完全未見任何篇幅,更是令人擔憂。本港街道現時以車輛優先眾所周知;能否普及「活躍出行」模式,牽涉以改良道路設計標準理順人車關係。我們認為,政府必須對改變道路規劃模式作出深入反思和研究,才能善用是次策略研究的機會,邁向更人性化的街道設計。

在擁抱創新交通科技的同時,我們需謹記社會希望塑造一個怎樣的城市環境。自動車輛普及對街道的影響仍未明朗,在其普及之前仍有更多道路安全問題需要處理,例如愈發嚴重的長者行人重傷死亡狀況。唯盼政府在研究中細心考慮各道路使用者,尤其弱勢道路使用者的需要,並且訂立達致「道路零死亡重傷」的實質目標,採取具體而有效的措施,改善道路安全。

街道變革將在短期內就新一代長遠運輸策略藍圖發表公開意見書,羅列街道變革對未來出行模式、街道設計、活躍出行,以致對運輸規劃及其業界之願景及建議。此舉務求集思廣益,就未來邁向以人為本的運輸系統出一分力。敬請密切留意。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