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甚麼人應出戰九月立法會選舉?

甚麼人應出戰九月立法會選舉?

在世界大戰的邊緣,除了討論「九月立法會選舉在初選/ 協調/ 棄選」等方向外,想想未來議員需要哪些元素亦具討論價值。

經濟、疫情及戰爭的陰霾下,出選的人選是否繼續一如既往:掛招牌、賣形象、靠加持等策略決定?

相信讀者是前瞻的,以下因素希望各位注意:

1)國際參與:必要時(非恆常)可外出遊說。有無經驗不是重點,而是「肯」做;一味說著「民間外交」沒用的人,又或刻意迴避國際形勢者可免了;

2)攬炒準備:如果死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心態,而非中港分明,破釜沉舟,對中共政權作最大打擊的意志,其實也可算罷;

3)辯才:2016很多「論壇精華」都是左剪右拼,幾句所謂Soundbite就把之吹捧到天上有地下無;但2020議會、輿論都是面對鄧炳強、何君堯之流,以詭辯擋招者,上述亂吹的只會是各區議會平手/ 完敗的後續。因此沒有一定辯才,甚至連一般集會發言權扑咪都口吃者,也是可休息了;

4)清晰政策思維:2020的環境其實縮小了部分政策上的分別,左中右等不再是重點,但不能忽左忽右,對市場及資源分配的立場猶豫不決,否則便會自打嘴巴。

5)樸素誠實:2020年頭見識了2016年的Deadbody如何不懂發死亡證。人類總是形象的,很難不包裝,但不能吹得太盡又不欲道歉,人選上大家需提防沽名釣譽、欺世盜名眾。

6)多功能:政治現實是殘酷,就是一些講唔得打唔得的人,都能靠外在因素當選,但願大家不是議會的投票機器,一旦議會被廢除(我覺得機會不低),大家重聚街頭,即使無大台文化下但仍能發揮一定Iconic effect守著戰線,而非議會消失便隨之消失匿跡之人。

願各位備戰者重新考慮自己能否達到上述條件,再考慮自己是否真的上場;而非各大小圈子群爐互相吹捧便上頭以為自己真的是「被時代選中的候選人」,否則全取七十席亦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