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超雄:新移民、舊移民、何必計較?

《星島日報》一家之言 2011年4月13日

張超雄 「正言匯社」社長/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孤寒成性的特區政府,一貫死守公共開支不得超越20%GDP的死線,奉行「審慎理財」、小政府大市場的極保守財政策略。多年以來累積來的威權,今趟一次過敗於雙曾手上。

不久前,曾俊華剛還表示對派糖反感,甚至在自己網誌上信誓旦旦:「我不派糖」。言猶在耳,在會見建制派議員後,財爺便急急打倒昨日之我,宣佈向所有成年永久居民派六千元。不過在網誌上,財爺對這種不理性行為又有以下的深刻分析:「由於『派糖』的語意不清,所以每當一項措施被理解為『派糖』後,社會上就有意見認為,這是利用小恩小惠,攏籠絡個別階層利益的手法,但這往往就令社會討論失去焦點,損失了討論這些措施的合理性和需要性的機會。亦由於社會以為這是一種利益輸送,以致社會上不同階層和組別的市民,就會集中於『有』與『沒有』的計算,結果就是大家在受惠與否的問題上打轉,未能受惠的市民可能會憤憤不平;取得部分『好處』的市民則認為應有更多;沒有『得益』的階層固然不滿。即使『受惠』階層也陷入與其他人比較的計算,大家根本無從探討這些措施背後的社會公義和政策合理性等問題」。

由是觀之,曾俊華非常清楚,將本來多至七百多億的盈餘派至「見紅」,必會引起最大的社會分化。果然在宣佈派錢後,新移民指政府帶頭歧視,有人則在 Facebook 建立群組,反對派錢給新移民,幾天內竟然有多達八萬人表示「喜歡」。在 Youtube 上熱播的《蝗蟲天下》,把新移民比喻為蝗蟲,已有超過34萬點擊。一個叫「香港本土力量」的組織迅速冒起;在剛過去的星期天,有近200人響應網上發起的「反對派6000元給非香港居民」遊行。一時間,仇恨新移民的情緒被激化至極點。

細看這些仇視新移民的表達,就會發當中存在很多誤解和混亂。例如《蝗蟲天下》討厭內地人粗鄙和缺乏公德心,甚至連假奶假酒等假貨也怪罪於新移民。遊行人士則討厭他們搶奶粉、霸佔產房、搶身份証、呃綜援,來港做大食懶等。

以上印象恐怕正好反映一般港人對新移民的理解。樂施會過去曾兩度委托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做民調,皆發現逾半港人以為領取綜援的大部分為新移民。事實上,新移民只佔綜援個案約3% 。自2004年申請資格由居港一年變為七年以來,新移民佔綜援個案的比例便一直下降。現在剩下的3%,應是已獲豁免的特殊個案。申請公屋也要符合七年居港期,家庭必須有一半以上成員符合此要求才可上樓。

市民將內地問題和對大陸人的負面印象,全推在新移民身上,已超越理性討論的範圍。即使我們知道本港出生率低,人口增長主要依靠內地移民,每天150內地移民名配只令香港人口緩慢地以低於1%增長,甚至目前本港新移民人口不足20萬,佔總人口不足3%等數字,也不會令大家釋疑。

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和社會融合,已是不能逆轉的趨勢。香港註冊婚姻已有一半是跨境婚姻,我們怎樣對待這些新移民,對香港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筆者在美國工作多年,服務對象包括不少來自香港的新移民,他們絕大部分皆是以家庭團聚為理由,同樣面對當地人的誤解和仇恨。因為相對於中產白人社區,唐人街是骯髒的,中老年人又土氣又不懂英語,文明水平似乎較低落,與當地文化格格不入。但在那裡,我們理直氣壯地爭取自己的權益。

學術研究告訴我們,全世界的移民都享有比本地人較少的福利、較刻苦、願意做低薪和厭惡性工作。我們的上一代,又何嘗不是這樣?香港根本是一個移民社會。新移民有困難,我們應該幫助他們,讓他們早日融入主流社會。別因區區六千元而被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