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Xiqu定Chinese opera,真是這麼重要嗎?

近日西九管理局公佈了戲曲中心設計比賽的結果,然而市民大眾談論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是當局把戲曲中心譯成Xiqu Centre,此舉立刻引來網民的聲討,說西九管理局和政府用上大陸拼音,是在赤化西九,是要賣港媚共。又說為何不用Chinese opera,遍要用連外國人都看不懂的語言云云。

其實採用Xiqu一詞並非始於今屆政府,早在西九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時(二零零九年十月八日開始,為期三個月),當局已使用了Xiqu Centre。此外藝術發展局亦用了Xiqu(參考http://www.hkadc.org.hk/en/content/web.do?page=AboutExaminers),可見文化界對此無甚意見。

現時這個話題被炒起,說穿了不過是因為現時民怨太重,民眾是要為梁班子多添一項罪名,好讓大家有多一個罵政府的機會,多一個出氣發洩的藉口。情況儼如早前對「煙花」與「煙火」的運用,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卻被上綱上線,小題大做。

筆者說了那麼久,並不是要為當局說項,對它的英文名也沒有任何preference,只是認為若大家真的是關心西九、關心香港的文化發展,討論的重點便不應落在Xiqu Centre還是Chinese Opera Centre上,而是戲曲中心的設計是否合適、香港有否足夠的戲曲觀眾和戲班使用中心,避免有場沒人用、有表演無人睇的情況等—如果這些事做得不好的話,無論名字有多好,它都會淪為「大白象」,難道這是大家樂見的嗎?

(順道一說,其實Chinese opera也有欠精準。外國也有分Italian opera、French opera和German opera,雖然它們各具特色,但其藝術骨幹是很相近,例如都是用美聲聲樂法來演唱。至於中國戲曲則是和西方歌劇截然不同的表演藝術,用opera的話可能產生誤會。更甚的是近年有越來越多作曲家以中國故事為劇本,創作新歌劇,並用普通話演唱,這些才是不折不扣的Chinese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