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轉貼:首都博物館顧問,西九展館應論證定位

 按:西九的發展確實象徵了我們政府的文化視野。明報找了西九文藝設施諮詢委員會博物館小組成員嚴瑞源做專訪,他提出了兩個重要問題:一,我們需要發展的文化,不該再只是著重缺乏人民認同的所謂高級文化;二,他提到西九的博物館計劃應該是與其他(包括本土)博物館作比較之下來定位的。

首都博物館顧問,西九展館應論證定位:

「正如鄧小平所說,不管黑貓、白貓,總之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不管你有國家一級文物,還是二級的,總之沒有觀眾的就不是好的博物館。」這番話,很可能是嚴瑞源獲北京首都博物館聘 委顧問的原因。他認為,將來西九博物館的內容,為普羅市民認同,不要只追求陽春白雪式的高深文化。

西九文藝設施諮詢委員會博物館小組成員嚴瑞源說,他將在博物館小組上力促政府,在就西九具體計劃拍板前,重新進行全面的論證,避免日後4間面積不少於7.5萬平方米的博物館成為「大白象」。

嚴瑞源原為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曾一手策劃文化博物館和三棟屋博物館的展藏。3年前,他毅然拋下在港的一切,赴京參與策劃北京50年來首個落成新博物館的工作。

他憶述,當初首博在決定博物館的具體展藏安排前,特別從世界各地及國內,邀請了大批文化藝術及教育等專家,做十分嚴謹和詳細的「論證」工作,請他們就博物館的定位、建築設計、功能以至展覽內容,作非常詳細的討論。

問四大主題 政府答不出

嚴瑞源佐舉首博的經驗為例,指當時很多人將首博與收藏有大量精美藝術文物的上海博物館比較,連他們都對自我角色有點模糊。經一輪論證後,首博自覺論藏品的「貴」與「美」,或許不足以跟上海較勁,但他們大部分的館藏都能清清楚楚說出它背後的人與事,故首博決定以「北京」做主角,館內七成展品及展覽都是講述北京從古到今的故事,展現多年來北京物質文化的轉變,從論證中找到自己和對手的「強」與「弱」。

「即使是觀眾,我們事前做了很詳細的調查,看看他們愛看什麼,那將來的博物館便可『以民為本』,但一定要有數據,不會像香港這樣子,為什麼(西九)4個博物館採取那4個主題(現代藝術、水墨、設計、電影)﹖我問政府,他們也答不出,只說做過一些遊客調查。」

他愈說愈「肉緊」﹕「到2008年,北京將有約30家博物館落成,上海在2010年則有100家博物館,珠三角每個縣也會有一家博物館,你看5年後的競爭有多大﹗大家擁有的leisure time(悠閒時間)就只得那麼多,為什麼要來你香港這家博物館﹖……究竟港人希望博物館是用來賺錢、搞活經濟,還是用作教育,培養年輕一代的創意工業﹖這都需要論證。」

明報記者 梁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