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21 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21 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文/史景遷
譯/朱邦賢

據【聯合報】1999/12/26 報導,一世紀前,中國第一次出現科幻小說熱。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文學性的,將各種諸如「環遊世界八十天」之類西方桃花源式的冒險小說迻譯為中文;二是技術性的,愈來愈多人沉迷於從化學、電力到氣球、汽車之類科學與交通的新發展;三是政治性的,愈來愈多人堅信,清朝在內憂外患交織的龐大壓力下,終將土崩瓦解。

一世紀前 科幻小說中的未來中國

寫科幻小說背後的動力只有一個問題:中國下一步將怎麼做?問題雖然簡單,在中國卻是問所未問,其影響之深遠,更是聞所未聞。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主任王德威最近在一項研究中指出,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中國作家曾提到各種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可能在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間發生。其中一本小說指出,中國在歷經幾十年的內憂與外患之後,將於 1960 年代成為獨立而強大的共和國,並且有一本充滿生命力的憲法做為施政方針。另一本小說認為,一位不可一世的中國領導人將以傳統的美德為本,融合歐美各國的最高成就,締造新文明。新中國的文化潛力無窮,生活安和樂利,經濟繁榮進步,四方鄰國人士將紛紛來歸。還有一本小說表示,中國婦女將成為引導人,創造性獨立、科技進步、權利伸張的新社會。

在這些小說中,最具有啟示作用的也許該屬「新時代」。這部小說出版於 1908年,正好是清朝鼎革之前。小說刻劃黃種人與白種人 1999 年在東歐展開一系列戰爭。世界各地的中國人風起雲湧,支持自己的祖國,於是先後在美國西部和澳洲成立了中國人的共和國,甚至佔領巴拿馬運河。在戰爭中,雙方最新軍事科技盡出,從潛艇和防彈衣、電子轉向盾和毒氣,無所不用。中國聯軍最後贏得勝利,和西方列強簽訂協定:中國將控制新加坡、錫蘭、孟買和蘇彝士運河,並且在亞得里亞海設有基地。更甚的是,儘管西方國家可保有本身的曆法,所有的中國人將以可遠溯至黃帝時代的陰曆為生活依據,所以簽訂協定的時間為「西元兩千年」和「黃帝紀元四千七百零七年」。

中共航太科技 與西方一較長短

上述種種幻想是國家積弱不振的時代產物。1895 年中國割讓台灣給日本, 1900年北京在義和團之亂後遭列強佔領,列強在中國許多大城市都設有租界,享有治外法權。儘管目前的中國絕對比一百年前強大,過去一度被視為異想天開的現象如今卻居然成真。一些秘密的女性無政府主義者細胞四散,如今有法輪功的男女會眾群起響應,公然在北京等地集會。中共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到誤炸,中共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一夕丕變,暴動此起彼落,要求報復之聲更不絕於耳。中共大力在核武、火箭和海底科技方面的國際市場上與西方國家一爭長短,中共勢力遍佈全球的可能性與日俱增。有許多人並不因為 1989 年的天安門事件而噤若寒蟬,對他們而言,儘管和諧且秩序井然的共和國尚未建立,但他們依然寄以厚望。

領土、能力、認知三大要素

21 世紀到底可不可能成為中國人的世紀?顯而易見的是,絕對不會和美國逐步成為當代超強的方式完全相同,也不可能與大英帝國在 19 世紀稱霸世界的方式相同,當然也不可能像蒙古在 13 世紀一樣突然擴張,僅受挫於巴爾幹半島。中國人的世紀當然會到來,只是時間是在吾人稱之為中國的理想和事實以一種嶄新的綜合方式出現的時候。這種綜合需要有「領土」、「能力」和「認知」三大要素進行創意的融合。「領土」本身,和所有的帝國一樣,是因時制宜的概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伸縮無不自如。「能力」則是指瞭解與同化中國文化與倫理傳統獨特豐富內涵的能力。「認知」則是指認識離開祖國的中國人已擴大身為中國人的概念,讓這種概念具有真正的全球空間。

中國的人力資源豐富,天然資源卻十分有限。要締造未來的中國超強,吾人須先想像一些昌明的科技,旨在消除中國的一些弱點,譬如「微科技」,讓中國的戰術轉型;「營養液栽培法」,讓新疆沙漠作物纍纍;「複製與基因工程」,改變飼養家畜的一切舊有方式;以及一切比我們目前所夢想的更快速、更便宜的通訊方式。中國目前的科幻小說家可能依然是民族主義分子,但他們為多數中國人在發言,從中國大陸發言,從台灣發言,從香港發言,從東南亞地區發言,從美國發言,從加拿大發言。一位作家寫到一個經由台灣民主潮流補救和重建的中國;一位作家寫到中國的一個大都會區,脫離大陸而在世界各地漫無目的地漂流,希望尋求泊靠。還有一位作家寫到政治分崩離析的沒落中國,因為內戰頻仍而哀鴻遍野,十億難民爭相去國,鄰國為之動盪不已。還有一位作家以黑色幽默的筆調描述,因為台灣商業潛力無窮,害得美國元氣大傷。

十一世紀 上一個中國人的世紀

上述種種劇情都有可能成真。當今之世,既有華裔女性伍冰枝成為加拿大總督,也有香港大亨李嘉誠在伏得風k曼納斯曼收購事件中博取厚利 (美國參議員羅特早就針對李嘉誠在巴拿馬運河的競爭有利條件提出警告 ),過去與未來早就融合為一。還有任何理性的思考沒人提過?未來的世紀,機會無窮,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在這種環境下,熱情而務實的中國人,在活力充沛、消費市場龐大、勞力雄厚的諸多有利條件下,將成為最有勇氣追求一切機會的民族。在這個大前提下--加上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無所不在--特殊貿易協定也罷,任何地區特殊政府的措施也罷,精確的細節部分都將逐漸喪失意義。

上一個中國人的世紀是 11 世紀。11 世紀的中國是世界上領土最廣大,行政效率也最高的國家。科技革新,工業進步,農業發達,教育與行政實驗普及,外加宗教和哲學的寬容,在在都是中國領袖四夷的原因。中國後來沒落,主要是因為面臨外患之際,適逢軍力薄弱,政府捨對抗而不由,一味改採納貢綏靖之策,國勢遂告陵夷。對內削減兵力,強幹弱枝,對外稱臣求和的政策最是致命。只要中國能有效防禦邊界,抵抗外力入侵,再善用優勢,重新發揮九百年前的優點,稱 21 世紀為中國人的世紀,誰曰不宜?

Sources: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d/by0012/spence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