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罕見病「漸凍人症」難診斷 患者平均見4醫生 團體促設專科診所

罕見病「漸凍人症」難診斷  患者平均見4醫生  團體促設專科診所

(獨媒報導)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現階段屬無法治癒的罕見病,惡化速度快,惟不容易被診斷。香港肌健協會建立全港首個患者資料庫,發現患者平均見了4名醫生、接受5項檢查才獲確診,而三份之二患者現已屬嚴重殘疾。協會會長呂文林促政府設立神經-肌肉疾病專科診所,即時轉介患者並提供復康服務、輔助設備及照顧配套。

三份二患者屬嚴重殘疾 推算半數人餘9個月壽命

本港有200人患有「漸凍人症」 ,香港肌健協會的資料庫目前涵蓋五份之一本港患者。協會在去年6月至今年8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或電話調查接觸46名「漸凍人症」患者及照顧者,佔全港估算患者的23%。

協會分析個案後發現,患者平均於55歲發病,初期病徵主要為手腳無力。患者平均要花近1年,向4名醫生求醫,進行5次詳細檢查,如肌電圖、抽骨髓、神經活檢,才獲確診「漸凍人症」,有12%患者更在逾兩年後始被證實患病。

協會指,三份之二患者現已屬嚴重殘疾,近六成(57%)人需要使用移動輔助設備或有吞嚥困難。另外,兩成多患者需用呼吸輔助設備或溝通輔助設備。協會指,患者活動能力為一般人的十份一,即等同晚期癌症患者的三份一,推算約半數人壽命僅餘9個月。

蘇美英
香港肌健協會中心主任蘇美英

支援器材昂貴 促政府設專科提供照顧配套

不少患者需由照顧者密集照顧,並以輪椅代步、使用呼吸儀器、靠眨眼溝通等。協會中心主任蘇美英表示,患者支援器材價格不便宜,例如較容易操作的輔助步行的碳纖維腳托要索價五千多元,咳痰機則索價六萬元,不是每個患者能承擔。她指,患者購買器材等一次性開支達九萬元,每月醫療開支則約1.3萬元,造成財政壓力。

本身患有肌肉營養不良症的會長呂文林則表示,現時大部份患者於公立醫院內科就診,大多只是紀錄肌肉退化程度。他促請政府設立神經-肌肉疾病專科診所,即時轉介患者並提供復康服務、輔助設備及照顧配套。

呂文林
香港肌健協會會長呂文林

發病兩年失說話及活動能力 盼政府儘快支援醫療器材

55歲的患者鄭先生分享,自己在2021年開始發病,並在去年確診,但現時已無法說話,要由太太代言或在電話輸入訊息,透過語音在現場播出。鄭太憶述,丈夫病發初期出現口齒不清、左手腳麻痹的症狀,但家人以為是中風,後來照磁力共振才懷疑是「漸凍人症」。在去年初,鄭先生病情惡化,一週跌倒兩至三次,需辭去工作,現時除說話能力受限,活動、吞嚥和呼吸能力亦有限。

鄭太指,二人育有三名子女,傷殘津貼無法應付醫療開支,只能購買二手輪椅,但無法有效承托頸部,另需月租3,000元使用呼吸機。鄭太表示,現時家中有工人照顧,但不足以攙扶鄭先生,鄭生又未夠歲數入住老人院舍,所以尋找日間照顧中心過程困難。

鄭先生、鄭太太
鄭先生、鄭太太

蘇美英表示,現時香港沒有神經肌肉疾病患者資料庫,希望今後陸續成立不同資料庫。她希望政府了解到「漸凍人症」病情惡化速度快,儘快支援病者的醫療器材,舒緩病徵。她又表示,倘若將來有新藥,相信資料庫有助收集數據,向政府證明患者需求。

香港肌健協會是本港現時唯一協助「漸凍人症」患者的團體。患者因運動神經元退化,無法將大腦的訊息傳遞至身體不同部位,初期會四肢無力、繼而肌肉萎縮、吞嚥困難、痙攣,最後更會呼吸衰竭,需要依靠呼吸機續命。「漸凍人症」惡化速度快,存活期中位數為3年,患者只能透過復康支援,延緩退化速度。

DSC_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