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鬧市中的環保鬥士—譚伯伯

鬧市中的環保鬥士—譚伯伯

終於把一車紙箱推到住所樓下的窄巷暫放,明天一早推去販賣,先休息了,又一天。

記者:譚秀貞
攝影:張才生

當下生態危機處處,環保工作迫於眉睫,偶然會成了人們追求時尚或是道德優越感的工具。但街上存在著一群不起眼的前線環保工作者,日以繼夜做著很多人不願意做的工作,不是為了追趕潮流,卻為社區的環境衛生立下汗滴功勞。

他們是一群年長的拾荒者,與其說他們為拾荒者,倒不如稱他們為「自僱回收工人」更貼近事實。因為他們所做的是一份工作,有勞動的貢獻,卻沒有最低工資、勞保、有薪假期,甚至不被社會認同。

紙皮伯伯_009
綁好啲,不要反車啊!

元朗教育路千色廣場旁邊的譚伯伯正是這群自僱工的資深一員。入行十多年,每天朝十晚十,收集附近商舖棄置的紙箱,再把紙箱鎅開成平面紙皮紮好,用手推車推去回收舖販賣,換來一公斤紙皮三毫子的回報,每天三轉車賣約二百多公斤紙皮,全年無休(農曆年前後的九天和下雨天除外)。一年下來,就為社區清走了約七十公噸廢紙,辛勞的工作只換來月入二千元。

八十四歲的譚伯伯為何會做拾荒者(自僱工)呢?「之前在將軍澳堆填區做雜工,堆填區爆滿後冇得做(記者按:此堆填區現未關閉,但於2016年起,只收建築廢料)。其他工唔請咁老㗎,餐廳收銀呀、看公廁呀都請人,但我哋年紀買唔到勞工保險,有咩事老細孭唔起㗎。」伯伯假日也不放假,他說:「我當(這工作)係寄託,24小時去得邊啫?喺屋企又咪坐!」元朗有教會為長者提供免費午餐,伯伯沒有去,因為一不在場,紙皮會被同行執清。

紙皮伯伯_021
伯伯的腿不好,推著幾十公斤的紙皮車,極為吃力。

伯伯的腿不好,推著幾十公斤的紙皮車,極為吃力,而且載紙皮後車身很重,過馬路不時反車。問及為何不減省工作,多點運動和養生,他卻表示無能為力:「能夠轉變環境梗係好啦,到唔到你改變得㗎?」伯伯本身有三名子女,但選擇獨居,何不退休享子女福?「佢哋(子女)都叫我唔好做,何必啫?我都未盡(仍活著)。」

除了自身的難處,執紙皮也面對不少困難,譚伯伯試過被人偷車,共失去四部車,損失約六百元;行業本身收入少,加上同行眾多,難免有搶「生意」的情況出現。去年底有媒體報道,指政府擬透過向回收及出口紙皮的承辦商招標時,保證前線拾荒者可獲一元一公斤紙皮,當中由政府作出補貼。我們就此去信環保署查詢,回覆沒有提及政府補貼,只談到承辦商及其合作伙伴(如回收舖)須向前線回收人員「提高經濟誘因」,期望於今年年中實施。

紙皮伯伯_030
馬路的路面呈「龜背形」(伯伯用語),兩側低下中間拱起,幾十公斤的手推車配合蹣跚的步履,考驗內功!

工作雖困難,但苦中有樂:有次一個年輕人見伯伯的車仔殘舊,給了他五百元買新車;又不時有學生前來協助鎅紙皮;食肆有賣剩但完好的飯盒,也會送給伯伯。前年一個寒冬下午,亦有一位好心的女士買給他一杯熱咖啡。

紙皮伯伯_018

這工作相信無人羨慕,但伯伯深知沒有他們「肯定唔掂」。「啲紙滿街都係,你朝早去(教育路)麥當勞後巷睇下,堆滿紙箱。無我哋執,政府點執得哂?堆填區都爆滿啦。外國呢,係咁斬幾多樹呀,佢哋都知唔回收點掂呀?」一個關懷自僱回收長者工的志願組織「拾平台」做過研究,發現這群長者承擔起全港至少20%的紙皮回收量。

而在2017年,香港曾出現廢紙圍城的景象。當時中國大陸把進口廢物的衛生標準提高,香港回收商一時未能配合,又得不到廢物出口批文,於是暫不收紙皮,執紙皮的公公婆婆要突然停工,於是垃圾圍城。

香港回收業正苟延殘喘,各類廢物回收價暴跌,而全港現時剩下的3個堆填區面臨飽和。垃圾隱患堪憂,長者環保工人又不被政府和社會重視,市民唯有自行探討,如何在社區層面思考和探索可持續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