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龍尾發現生態寶庫怎麼成了「壞消息」﹝龍尾系列二﹞

龍尾發現生態寶庫怎麼成了「壞消息」﹝龍尾系列二﹞

世界變得真快。一年前推動生態和歷史建築保育,只會被勸說要關注與發展的平衡,即不要阻人發達,現在則還冒上阻人開工的大罪名。灣仔Mega Tower要開工、西九要開工、大埔龍尾人造沙灘工程也趕覑開工。龍尾人造沙灘計劃在十一月十日獲環境諮詢委員會以六票對五票僅僅通過後(十名委員原來五對五,副主席黃玉山按不知哪來的議事規則多投一票結案),只差環境局長邱騰華批出環境許可證,再由城市規劃委員會循例通過,這項大埔區議會和地區組織頭頭爭取了十多年的工程就能上馬。雖然事情已沒多少迴旋餘地,筆者仍然要一盡言責,向邱局長提出一點觀察,希望局長突破康樂vs.生態的僵化思維,為龍尾事件締造雙贏。

龍尾事件在零七年底經傳媒炒熱。那時一班在網上組織起來的生態愛好者不滿政府交出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聲稱龍尾泥灘潮間區只有三十種物種,自發組織考察團;一年下來,居然被他們發現了超過二百種物種,包括多種瀕危魚類,也確認了龍尾是多種魚、海星、蝦、蟹和八爪魚的重要培育地。他們的發現,突破了一般以為紅樹林才是沿岸重要生境的看法。在香港境內發現如此豐富的生態地帶,絕對有理由高興,然而,對於大埔區議會、康文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官員來說,那卻被視為極壞的消息。

Favonigobius_reichei2
乳突鰕虎魚這列於IUCN保育名單中的魚,也是龍尾的原居民。潛藏砂礫和身上保護色是牠們求生避險的方式。﹝生態論壇網友simfish攝﹞

康文署康樂事務經理麥治齊在零八年一月八日的區議會會議上說,「有環保團體在傳媒發表言論,質疑報告所作評估是否可信及興建泳灘是否必要……目前的輿論似乎以反對發展龍尾泳灘的聲音居多,但假如民間能發放支持計劃的聲音,相信會對平衡公眾所取得的資訊及順利推行計劃,有極大的幫助。」大埔區議會主席張學明也肉緊地指出,「經過大埔區議會多年努力爭取,龍尾泳灘計劃終於在行政長官於二零零五年一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被列為會優先展開的市政工程之一。他請區議員就如何跟進環保團體所提出的關注發表意見。」區會當日決議成立小組與保育人士開戰,之後更在四、五月「發動區內4000多人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呈交支持工程的意見書。」(零八年五月六日會議紀錄)

大埔區議員堅決敵視生態愛好者和長春社等組織,因為他們認為生態和環保的考慮與他們由一九九零年代一直沿用的思考進路相衝突,是突然殺出來「倒米」的程咬金。那套思考就是:一、游泳是極重要的康樂活動;二、大埔區只得一個泳池,沒有泳灘,所以要造個泳灘;三、龍尾泥石灘適合改建為人工泳灘,因為可以帶旺大尾篤,「加強大埔的旅遊和商機」(零二年五月七日會議紀錄)。這套「到海邊就要有沙灘就要游泳」或「泳灘才有人流」的思維,其實很「八十年代」——連香港政府也了解到生態旅遊的可塑性,這幾年斥巨資建立天水圍濕地公園,偏偏一班區議員和地區頭頭就是轉不過來。他們不單「看不見」建築署早在二零零一年就「在龍尾建泳灘」提出的勸告:「龍尾就算建成了人工泳灘,也不會是個「靚」泳灘:水質差而且渾濁、附近曾出現多次紅潮、而且水很淺,大部分範圍不到一點五公尺(註)」﹝報告不在手,大家可看看網友拍得的照片,睇到都反胃﹞,更加錯誤地將由生態愛好者發現的200種「寶物」當成除之而後快的「廢物」。

LungMeiBeachwater4
潮水一片濁黃,只能以『黃泥水』來形容。﹝生態論壇網友simfish攝﹞

奇怪的是,自九十年代開始與他們交手的政府官員,也跟區議員一樣,有意無意地漠視龍尾的潮間區生態(例如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黃志斌便在區議會上說,就算發現泳灘範圍有值得保育的物種,也可以把它們遷徙了事),也沒有跟議員們一早說清楚,其實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已制訂《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生態是無論如何也要考慮的因素,甚至可能令工程不能進行。官員的塞責令地區頭頭繼續沿覑錯誤的軌舻前行,直到一年前才突然面對保育人士和輿論的挑戰,遂不理三七廿一將生態視為敵人,卻不知自己已是大大落後於潮流。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與其斥巨資兼趕盡殺絕物種搞一個水質欠佳的「泳灘」,不如用同一筆錢興建一個包括龍尾和汀角紅樹林區的「潮間海岸公園」,讓市民欣賞和認識較少人留心的潮間生態。全香港只此一家,既康樂又知性,不是比普普通通一個泳灘更有吸引力嗎?

不是所有的環境爭議都能像龍尾一樣,可以找到協商的可能。雖然強勢的一方未必願意聽,不過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的民間專家,已經草擬了一個雙贏方案:一邊在離岸較遠的地方鋪沙,讓市民可以在沙灘漫步,潮間區則興建伸出海的木橋,讓市民近距離欣賞生態﹝頂圖﹞。邱騰華局長,你應該知道投票支持建泳灘的五名環諮會委員中,部分只是怯於地區勢力,並不真正認同消滅生境的「康樂設施」。現在只有你能給雙贏方案一個生機了。最近你替某電視台宣傳有關北極的紀錄片,可見局長也認同自然生態是寶,絕不應被打成敵人。希望局長認真看一看民間專家做的龍尾生態調查,然後替香港人作一個明智的決定。

註:Architectural Services Dept. 2001. Improvement work at Lung Mei Beach (128ML) : final report.

■相關資料
編輯室周記:大埔龍尾系列一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龍尾專區
再次踢爆顧問報告的謬誤
民間龍尾雙贏方案

本文同日於《明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