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區十年史 - 1.10 托市 (連載中)

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1.10 托市

泡沫時期,各階層莫不痛斥樓價暴漲的禍害。可是到了泡沫戳破後,人們反過來力陳樓價一沉不起的弊端。公眾由反對救助因炒樓而賠錢、「咎由自取」的投機者(香港沒有資產增值稅,炒樓利潤不用繳稅,除非靠空殼公司炒樓),逐步改為理解到樓市崩潰後,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不少賴之為生的行業,包括工程、測量、裝修甚至律師等,無不受到拖累。樓價暴挫也帶來銀行壞帳的風險,因為房地產的價錢比借出的數目還要低,即使出售沒收回來的單位,也收不回借出去的貸款(詳見外篇四)。這類物業的業主則淪為「負資產」階層,終日誠惶誠恐地擔心一旦給辭退或大幅減薪的話,便無力償還按揭貸款,破產收場,畢生積蓄付諸一炬。說到底,地產是香港經濟重要支柱(幾乎所有的香港大商賈莫不沾手地產),打擊過高的樓價而導致樓市崩潰,等於西方諺語說的把嬰孩和洗澡髒水一同倒掉,其實是同時損害整體經濟,甚至影響政府稅源。

這時候,人人都在埋怨董建華的「八萬五」計劃把樓市推倒,但如何撥亂反正,則莫衷一是。地產商率先把矛頭指向「居屋」,紛紛嚷著政府要把居屋停售。居屋是政府於七十年代開始興建的半私人屋苑,以優惠的價格賣給低下階層,讓他們有機會改善居住環境,遷出租住的公屋,一嘗置業滋味(購入十年才准出售)。樓市泡沫時期,不少人買不起私人樓宇,只能寄望名額有限的居屋.以及形式相近、但豪華一點的「夾屋」(九十年代才推出)。及至樓價暴跌,董建華便在九八年宣佈不再興建夾屋,藉此減少供應,穩住樓市。可是樓價仍在緩緩下滑,於是地產商推諉於居屋,指它跟私人市場重疊,他們的「上車盤」(價錢低廉的私人住宅)客源給「豪華居屋」搶走。經過連番炮轟,一眾地產商終於如願以償。政府先在OO年中開始停售居屋六個月,繼而在O一年九月再次停售十個月。期間政府還不斷修改建屋計劃,把大批興建中的居屋改為公屋,並大幅收緊市民申請居屋的條件和削減價格優惠,逼使更多人選購私人住宅,替居屋「趕客」。

停售居屋無疑減少樓宇供應,有助樓價回升,但作用不大,樓價依舊一沉不起。如前所述,董建華在樓市崩潰後舉棋不定,故此政府對居屋態度頗為曖昧,只是停售一段日子試試看,不行的話再算,處事毫不乾脆。更糟的是,董建華因為「八萬五已不存在」的公關大災難而賠掉公信力,可是官員沒有汲取教訓,繼續前言不對後語,一邊削減興建居屋數目,另一邊卻否認將會廢除居屋,聲言「居屋的歷史任務仍未完結」。最終居屋真的接二連三停賣,猶如取消了一樣,教大眾覺得房屋政策搖擺不定,誰也不敢胡亂置業。與此同時,一些學者和政黨批評政府的「托市」措施,偏重地產商的利益--當官員為了減少樓宇供應,把居屋扣起不賣,卻等於讓路予地產商「散貨」,甩掉賣不出去的單位;但另一邊廂,政府卻狠下心腸,拒絕替負資產業主設立「減按基金」,減輕他們的負擔。這種做法,使議員開始狐疑「官商勾結」,逼得董建華在立法會上費盡唇舌,否認他只考慮富商的想法。

就在董建華的「托市」徒勞無功之際,香港經濟卻又禍不單行,於科網泡沫爆破後再陷困境,裁員減薪的新聞不絕於耳,人們更不敢貿然置業,避免揹上一身債。過去不少人為了改善居住環境,「細屋換大屋」,惟這種做法已幾近絕跡,甚至反過來「大屋搬細屋」以減輕負擔。這還不止,樓價不斷下瀉,等於越遲買樓,價格更便宜,誰敢沾手來投資「保值」?自住的用家則眼見九八年樓市狂瀉後才置業的人,同樣淪為負資產業主,嚇得保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入市」。就是這樣,種種利好樓市的因素,包括按揭利率從十一厘劇減到兩、三厘、政府提供各式各樣的置業貸款和供樓利息免稅額、金管局變相放寬七成按揭上限等,通通無助樓市復甦。政府雖把供應減少了,但需求卻同時在大大萎縮,一切「托市」措施皆扭轉不了樓市的頹勢。新建成的住宅單位固然囤積難銷,空置率不斷攀升,二手市場也是無人問津,逼得專注二手買賣的地產經紀行,轉型替發展商促銷新樓盤,以求生存。

O二年七月,董建華開始第二屆任期,改行高官問責制,委任了孫明揚當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的問責局長。經過四個多月的研究,官員終於意識到需要更大刀闊斧來穩住樓市。在十一月公佈九項新的「托市」招數,孫明揚明言立即停止賣地一年,並「順應」地產商多番要求,無限期停售及停建居屋,把一萬多個已建好的居屋單位「雪藏」,直到樓市復甦為止。他更揚言日後有形之手(政府)盡量撒手不管樓市,一切依市場行事,長遠來說甚至不會替低下階層興建公屋,只提供租金津貼。不管怎樣,自從孫明揚由董建華手中接管房屋事務以後,人們開始覺得特區政府終於嚴限土地供應,不再左搖右擺。暴跌了三分二的樓價,也在「孫九招」公佈後暫時喘定,直至沙士來襲時才再次下挫。不過「孫九招」也帶來房委會、甚至政府本身的財赤危機(詳見第二章),短期內也無力讓二手樓市重新活躍起來。就在O三年二月,一間中型地產經紀行「鴻運地產」支撐不住,宣告倒閉。畢竟經濟低迷,失業者眾,打工仔朝不保夕,誰有本事敢借百萬元置業?

〔年表二 重大房屋措施 1997-2002〕
〔年表三 「孫九招」內容〕
〔圖表十八 比較私人樓宇落成量和居屋推售數目 1997-2003〕
〔圖表十九 私人物業空置量及空置率 1996-2002〕
〔圖表二十 住宅樓宇買賣合約宗數 1996-2002〕
〔圖表廿一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1996-2002〕

(年表和圖表請參考本人的部落格 http://hk9707.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html

(其他篇章見於本人的部落格 http://hk9707.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