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正生書院誰對誰錯﹖

最近正生書院搬遷事件掀起社會一陣輿論熱潮,梅窩居民的反對被批評為不近人情,沒有同情心。然而社會要反思已經不單是社區的排擠,而是正生書院到底憑什麼可以獲得媒體和公眾的支持﹖當一群曾經跌倒過、走錯路的孩子,現在決心改過自新,他們向社會哭泣,哀求,甚至懇求社會各界的包容和接納的一刻,確實感動了電視機前的你和我。正生書院的師生的確站在一個道德高地,可是道德和同情的背後,正生書院到底為何如此受寵﹖歸根結底的問題錯在哪裡﹖

軟件齊備 硬件不足
正生書院並非單是一間戒毒所,它是全港唯一一所戒毒學校,有著七成人成功戒毒的漂亮數字,成功率比政府資助的戒毒中心還高。一般戒毒所如日出山莊是由政府提供資助的治療中心,注重醫療,保安,輔導等方面,然而正生書院卻融入教育這個元素。校長老師們都是二十四小時陪伴學生,他們竟然不當那裡是工作的地方,而是自己的家。此外,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學習進度,讓各人都因應自己的程度學習。加上各種學科知識、職業培訓和人際關係的重整等,讓這戒毒學校成為全人教育學院的模範。試想,如果換作一般學校,若要教師每天長時期陪伴,按照每個學生不同進度施教,教師們定會覺得這種教學模式會增加工作量和壓力。

雖然軟件配套足夠,但是硬件方面的設施仍然非常缺乏。如衛生設施方面,只有四個流動和兩個固有的,六個洗手間卻承擔了一百五十人的需要。很難想像香港這國際都市背後衛生設施竟然如此落後。洗澡方面,大家都共用水缸淋浴,而水源是山上留下來的山澗水,有時還會在水裡找到小蝦小魚。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他們卻非常喜歡那個小荒島。

政府沒有資助
一年復一年,學校由幾十人增加至一百五十人,學生超額情況嚴重,校內設施和資源不足,難以維持,可是政府至今仍然沒有提供支援和資助。正生書院一直以私校形式辦理,可是很多學生都沒有能力交學費,所以近八成的學生都會向政府申請綜援金以減輕學費和生活費的壓力。校舍方面,昨天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開會時建議先讓正生書院遷入梅窩,試辦三年,如果梅窩居民能接納就可長駐。然而,為什麼需要花三年時間才能同意書院遷校﹖這樣無論對梅窩和正生學生都不公平。

梅窩居民應該有權參與社區建設,所以問題並不單是書院遷至梅窩,而是居民和社區之間的互動和協調是應該受到尊重。政府用這樣的政策再度顯示政府官僚式工作態度,用延遲或壓後的持久戰戰略來淡化事件。三年後,各部門或許會互相推責,也或許不了了之。

資源錯配情況嚴重
正生書院一事牽涉的並非單是教育制度方面沒有彈性,還有禁毒、醫療、社福各方面的問題。此事暴露了政府的禁毒政策失敗。單靠“不可一﹐不可再” 的口號式宣傳﹐或給予解毒中心物資一定不夠。根據審計署去年的報告指出政府在戒毒上出現資源錯配情況﹐當中六成的自願戒毒者的治療資源分配給用美沙酮計劃的戒毒者。而正生書院並沒有任何戒毒儀器和藥物﹐學校靠得只是老師們的關愛和全人的教育方式﹐使得青年人們改過自新﹐努力改變自己。這些無形的資源並非政府增撥資金就能得到的。所以政府更應該好好建立和保護正生書院﹐讓它幫助更多年幼的吸毒者。

私校與直資
此外,正生書院一直希望從私校轉為直資,然而以現在的做法,只有官立和津貼學校才能轉為直資學校。可是政府卻遲遲未有推出一些彈性機制。為什麼不能因為正生書院出色的全人教育而寬免或特別案例以特別形式處理問題﹖這種不識變通的行政管理模式最終只會讓這些有潛力和成功的學校因不夠支援而不能再維持經營下去。其實政府可以讓民間的創意思維融入政府政策當中,使政府和民眾有更多溝通與合作,而非單是召開形式化的咨詢大會。政府可以增撥一些基金,讓有需要的社會團體申請資金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