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日常共識崩潰之中的香港

上星期,梁振英出席天水圍地區論壇,建制派除了「招兵買馬」動員撐梁群眾外,部份更以暴力恫嚇及襲擊反對派示威者,引起嘩然。會場外警察就手旁觀,選擇性執法;會場內的梁振英仗著支持者的聲勢,可說是囂張跋扈,既要求指控林奮強、張震遠的人道歉,又說要吳克儉就林慧思老師事件交報告。梁振英舉起旗幟,集合群眾,跟一年來倒梁的各路人馬宣戰。

怎樣形容現在香港的政治形勢?我只想到兩個字:戰意。如果梁振英的戰意是孤注一擲,如果黑社會圍毆市民的拳頭是為了幾個臭錢,那麼,小市民的怒火可不是裝出來的。幾天前,重遇一位當小學老師的老友,她告訴我,她手拖著四歲的兒子走上西洋菜街,加入成千群眾,聲援林慧思老師,跟在台上聲討林的建制派組織及群眾對著幹。我勸她,下次不要帶兒子去這種地方,我開口後才發現,我可能其實也是個建制派... ...

包括獨立媒體(香港)在內的泛民陣營,同聲指責建制派侵毀公民社會。這種我們香港反對派的慣常立場,預設了一個理想的公民社會,一個自由民主的狀態或領域,因此,我們方便把危機解釋為外力。但我建議不妨換一個角度,把公民社會視為一個戰場,即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所說的市民社會,是一個常識的戰場,這或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況。

試想一下,十年前發生林老師事件,也許只有部份媒體醜聞化一下,政府官員叫老師注意言行舉止,學校校長向老師嘮叨或警告兩句便算了。至於特首落區被抗議也是常有的,過去警察嚴陣以待,保護特首,特首也當示威者透明;即使有兩陣對峙,也只是隔空對罵一下,一肚子氣回家。換言之,矛盾化於無形,畢竟,最大的建制不是一個有名有姓的「派」,或特首,而是日常生活本身。

可是,如今好像「日常」不再,低調解除矛盾的機制失效,香港處處是地雷。為甚麼老師罵句髒話這樣大不了?為甚麼特首落區有人要花大錢請打手搞大龍鳳?為甚麼警察要聲討一位老師?為甚麼警察的執法是如此選擇性及「失常」?太多為甚麼,我也不懂回答,我只知道,「為甚麼」產生自已崩潰或崩潰中的日常生活共識,所有常規我們要重新審視,因為我們懷疑,懷疑有陰謀,有土共在背後,有共產黨在背後(也許也會懷疑有地產黨),而懷疑之中有焦慮。

香港的戰意,當然未及漸漸進入內戰的埃及,但社會共識崩潰十分明顯。是好事,還是壞事?壞事我很自然想到一大堆,好事嘛... ...它起碼讓我們感覺到,示威抗議好像不能再如往日般(要不要帶自衛武器?要不要學武?),該怎樣當一位老師當然是個大問題,至於我那位朋友,也要想一下要不要帶四歲的兒子去西洋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