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專學界商討日小記

大專學界商討日小記

文:韓冬昇

2013年10月13日 天氣:晴 心情:=[

我一直都下不了去佔領中環「大專學界佔領商討日」的決心。最大的原因是,第一次商討日的經驗實在不太愉快。但是,有消息指中大有200多人參與,想了一想,還是去了。畢竟我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流,對運動多點了解。

到達YIA,只見登記處一字排開,有不少同學在為參與者分配組別。後來,我才得知他們都是熱心的同學,義務參與商討日的籌備工作。一直以來組織者都只有學生會的面孔,此次事件反映到同學的參與度甚高。我坐穩後,翻了幾頁書,參與者都差不多坐滿了LT4。四處打聽下,原來旁邊的LT5亦已經坐滿。

討論機制尚有不足

大約兩時,大會終於開始。大會開首播放影片,介紹整場佔領中環的流程。然後,戴耀廷作簡單解說後,我們很快便進入商討環節。每一組12人,各自到課室內開始商討。每一組安排了一名商討促導員,負責整合討論紀錄,並交給專上學生聯會。商討環節有兩部分,第一節是有關普選方案的原則問題,另一節則是公民抗命的合理性和學界可以如何推動政改。

商討日議程
第一節

1. 是否認同2017年行政長官必須由普及而平等的選舉產生?

2. 普及和平等的原則是否都同等地適用於提名權、參選權、投票權?

3. 是否認同公民提名權?

4. 是否認同提名委員會?

第二節

5. 是否認同「公民抗命」是爭取普選的合理方式?

6. 學界如何繼續推動政改運動?

在商討之先我已經看過議程,總認為議程不太妥當。一方面,我認為這議程不是現今運動走勢最需要討論的,因為基層難以融入佔中運動是現時運動的癥結。[1]所以,我一開始便嘗試詢問到底議程是否可以作出修改,但是卻遭到了拒絕。

另一方面,討論的細節實在太容易被簡化。當討論第一條議程時,不消一分鐘,大家便輪著點頭。畢竟「普及而平等」沒有人會質疑,如何實踐才值得討論。

直到第二條問題,同學們開始針對具體落實的問題。有同學指出,參選權難以達到「普及而平等」。其中一個原因是縱使大家擁有相同的參選機會,但有資源的候選人宣傳時有力得多,其實對不同的參選者來說不是如此公平。這些討論促導員固然有紀錄在案,但她依然盡量要求同學回答「是」或「否」的二分立場。這明顯是失卻了討論的重心。我好像又回到了中學時期的公開試,不能突破問題的局限,只能順從問題的指引。

同學反應熱烈

縱使如此,同學們反應依舊熱烈。大家就不同的立場有所交流,並不是自說自話。有同學認為公民提名權和基本法有所抵觸,所以設立提名委員會便已足夠。但不少同學提出不必理會基本法,重點是合理與否。一輪討論過後,有同學更拿起紙張劃起圖來,表示提名權需顧及大多數人需要。雖則因時間問題,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還是看到大家積極說服對方。

到了討論的第二節,問題不再充滿技術性,討論的氣氛又再提升。我認為「公民抗命」的定義意味行動形式趨向保守,另外在實踐的方面,基層參與度亦是相當不足。這引起一些討論,有同學表示運動強調道德感召,所以中產階層帶領的和平行動是有必要的。我便回應,回顧歷史事件,基層的參與和形形式式的衝突對運動推進是重要的。大家在討論間可吸納對方的意見,重新思考自身的立場。

回歸到學生本身

議程到了尾聲,談論到學生在運動擔當著甚麼角色。有同學認為重點是吸引更多學生留意,如擺放街站和舉辦文藝活動。但是,大家對此都沒有太多想法,所以開始談到自身如何參與。有同學表示要帶朋友親身參與社運才能有效吸引他人留意,有的則認為可以在網上宣傳。話說得愈來愈遠,自我的分享亦愈來愈多,有同學不禁道:「佔中當日,我們(學生)也是要作一點犧牲的準備。」聽到這句,還是不禁抽了一口氣。想不到同學已經有如此的決心,但想起先前訪問陳健民時,他對於佔領行動悲觀的態度,我擔心同學的決心終將白費[2]。

歷史與浪漫?

商討完結後,大會公佈各問題支持與否的數字。然後,戴耀廷和學生會會長鐘耀華再作一些簡單的致辭,是次商討日就此完結。走出會場,我依然帶著一絲絲憂心去思考運動走向的問題。到底佔中如何有紮實的群眾支持呢?到底現時運動的走向還離目標有多遠呢?腦海突然浮現剛才致辭,不斷重覆商討日是歷史性和浪漫的事件。這些宏大的修辭,還是聽得有點兒膩。

[1] 詳情請看 九月號 佔領中環 ── 論運動轉向的可能

[2] 詳情請看 十月號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訪問陳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