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公共空間。有種想像:山市街街頭觀戰記

公共空間。有種想像:山市街街頭觀戰記

圖:近完場,白鶴近門頂入為港隊破蛋,一時間所有觀戰的街坊不禁高舉雙手、起哄歡呼,更叫起「和波!和波!」

攝:Una

你試過在露天街頭睇波嗎?說的不是在球場看比賽、不是在街角士多睇小電視,而是與一大班街坊在空地席地而坐,興沖沖地齊齊睇波、齊齊緊張。香港的公共空間一向不足,即使有,公眾亦不大了解其可塑性,甚至不知為何物,不要說是看球賽,連在哪處可以進行公眾活動,也是一知半解。

在facebook偶然看到有「西柚」(西環街坊的親切稱謂)在山市街直播香港對卡塔爾世界杯外圍賽的消息。筆者在西環長大,竟然有機會在婆婆故居山市街街頭睇波,簡直機會難逢。

山市街是西環甚至香港城市規劃的一道獨特風景,選在此舉行,更別具意義。沿著寬廣而陟斜的樓梯拾級而上,就會到達一片大斜坡,連繫沿山建成的民居私家街道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及學士臺。昔日這裡都是三四層有露台的粵式唐樓,雖然大部份都已被拆毀改建,但由於整個地帶居高臨下又遠離交通要道,這些綠樹成蔭自成一角的terrace(臺),仍保留著一種閒適寧謐,充滿鄰里的人情味。

現住西營盤、兩名搞手之一的雷日楠說,破天荒搞街頭睇波的初衷很單純--買不到門票入場。七月初時去排隊,他一心以為「晨咁早」必定買到飛入場,豈知十五分鐘內5,200張門票宣佈全部售罄。球賽仍是很想看,加上阿楠平日素喜與坊傾計互動,萌生不如自己搞街頭直播的意念。

原本曾考慮在別處舉行,但山道天橋底剛好盂蘭節做神功戲,正街又有水務工程,唯有改在他笑稱「海景靚」的山市街舉行,缺點是近民居,但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他坦言,搞活動的意義亦不止於觀賽,而是因這城居住狹小,希望活動能讓街坊反思公共空間的用途。他指,由於西環是香港開埠以來早期發展的地區,城市規劃方面不十分完善,較少休憩公共用地,所以當街坊想舉辦公開活動的話,很多時被迫擠在街上或要到公園裡。「足球本身是很受大眾歡迎的運動,播足球能向街坊展示,可以如何使用公共空間搞活動。」從事藝術工作的阿楠,一邊忙著搬動設備一邊說。

圖:天然山勢,形成最佳睇波位

難得街頭觀賽吹水的機會

早前中國足總宣傳海報以「有層次」諷刺港隊有不同國藉的球員,一石激起千重浪,燃起本地球迷以至一般不看足球的市民的反感,香港足總迅速以「唔好比人睇死」為題的海報回應,兩隊戰火在賽前不住升溫。上仗中國對香港,彷似是兩地不同價值的象徵性對決,最後港隊竟迫和中國,這激動香港人心的一仗,令對戰卡塔爾更為矚目。

大部份當晚紛紛出動的街坊和市民,主要從facebook專頁「西環變幻時」和「城西關注組」得知消息。全部受訪人士都表示,從沒想過可以這樣睇波,其中甚至有來自九龍東、沙田及將軍澳等區的非本區市民。

手持香港旗、身穿「Hong Kong」tee的港隊死忠粉絲Albert一早到場,他說上場「驚足九十分鐘」,能迫和較強的中國全靠士氣。他與身穿紅色球衣的街坊阿Sa,對港隊「阻中國出線」的往績,如數家珍,又認為打波就是要贏,有實力就在球場較量,體育精神的正解並非「不阻人出線」。偕妹妹一起觀賽的阿Sa較悲觀,認為港隊今仗會輸兩球;Albert與早到的幾名街坊則認為,面對比中國隊強的卡塔爾,能賽和已算很好,當然希望奇蹟出現。來撐港隊,是難得有街坊舉辦怎樣也要撐場,有部份人承認中港予盾是出來撐的因素之一,而最主要的原因?大家異口同聲說:「我地香港人來嘛!」阿Sa更正色道:「總之香港隊踢就應該撐!」

尚未開場,一眾街坊七唇八舌圍著談再辦的可能性,都認各區其實都可找找場地搞街坊活動。街坊Robbie建議,可考慮利用運動場撐開大銀幕直播,如外國同類活動般一旁放些飲品食物,甚至戶外燒烤,好像七人欖球賽場這樣場外播。當Albert指自己其實是「沙田友」時,大家都十分驚訝他遠道而來睇波。「冇飛睇,又想同啲fans一齊睇波嘛!感覺是唔同。」他笑稱。「好耐冇見!」「完左食唔食野?」耳邊聲聲都在問好問近況,聽得最多是「係呀!未試過咁睇波!」「屋企睇都得,但一齊睇開心啲、有氣氛啲」。

圖:不少街坊帶同孩子來觀戰,相信不單是孩子未試過,可能連父母也未嘗露天睇波

在一旁的石級上,有街坊好已整閒坐定定等開波。自稱「西柚」、喜歡踢波的陳生說,自去年雨傘運動成為西環專頁粉絲,今次亦是因而得知。他雙手舉著報章送的「香港勁揪!」海報,對筆者說:「梗係要撐啲後生仔!因為將來是你們的年代,不是我們的年代。」與太太兒子同來的梁生指,能在公共空間睇波很好,總比在家中看好。他瞄了瞄幾名站在遠處的警察說:「話俾啲阿sir聽,我地自己搞得啦,唔洗佢地安排去邊。」「佢地唔好干預就得啦!」同坐梯級上、互不相識的陳生和梁宅一家笑起來。嬌小的梁太說,輸贏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精神。

「各位街坊大家好!我係今日嘅搞手阿楠,好多謝大家今日來!」在場數十名席地而坐的街坊歡呼鼓掌。阿楠特別在中場休息時,向眾人表示警方收到 一通投訴電話,遂提醒睇波開心之餘,也要顧及聲浪。直播時,有一名男住客帶著怒氣下樓向主辦者及警方投訴嘈音,又問在採訪的記者為何影他,之後悻悻然離去。事實上,由於小型揚聲器的問題,由開場至賽終,大家都是在看無聲的球賽,但沒有聽到大聲的抱怨,只見一班「西柚」體諒地專注在旺角大球場上的攻守,似更珍視能在露天觀賞球賽的機會。

圖:直播途中曾有幾次「斷線」,當工作人員忙著連線時,等待中的大伙兒窺見wifi戶口的名是「D7689」時,不禁哄笑起來,紛紛拿出手機拍下;看到「財爺」曾俊華在現場觀戰,眾人又笑起來。

激動人心的一晚 曲終人未散

愈入夜,人漸多。升降機徐徐地從石山街,把愈來愈多放工的街坊送上山市街,有些人是專程來的,部份人回家前也會停下望兩眼八掛一下,有些街坊更索性佇足觀戰。港隊一如所料以穩守突擊為主,偶然的驚險片段或進攻時,街坊會不其然地小聲「嘩」的驚呼;「門神」葉鴻輝多次飛身撲救令人讚嘆,即使當港隊試攻不成時,亦贏得在場街坊拍掌鼓勵;緊張過後,大伙兒又專注靜靜地睇波。有街坊在網上笑言:初時坐下來時戰戰兢兢,從未試過睇波如靜修一樣!

剛於港大下課就趕來的Jacky(左)和Victor,人手一袋「津津」金牌四寶飯,席地而坐邊看邊開餐。中場時唸心理學系的Victor指,港隊守得穩中有突擊,可能面對強隊需要調整,攻勢已是不錯;會計系的Jacky更信心滿滿的說,下半場應能攻入一至兩球。兩名陽光男孩希望港隊能迫和一比一。「上場真係好睇,但買唔到飛。不過大家平時都要睇香港波,等到依家睇太遲啦!」港超聯粉絲Victor說。「(撐港隊同海報事件有否關係?)唔關事,其實香港人撐香港隊係常識來嘅!」

港隊半場落後0:1,及至換邊後,球證未有吹罰後衛張健峰被對手惡意攔截,卻在卡塔爾領先兩球下,吹罰港隊後衛法圖斯並出黃牌,街坊報以噓聲表示不滿,有人更喊「係咪黑哨來?」;八十四分鐘更被追成3:0。直播鏡頭下的主場擁躉們站在「香港人勁揪」「一夫當關」等巨型橫額後,更落力地繼續打氣;山市街街坊們神色緊張凝重,都似在擔心港隊大勢就此而去,有人叫出「最後幾分鐘推盡佢啦!」。

港隊的拼勁並沒有減退,完場前六分鐘,港隊得角球立刻炒熱氣氛,「好!」各人鼓掌起來為港隊振奮打氣,有人更喊出要二比三完場。八十七分鐘,白鶴近門頂入為港隊破蛋,一時間所有觀戰的街坊不禁高舉雙手、起哄歡呼,更叫起「和波!和波!」。短短兩分鐘內,高梵在門前混戰再入一球,追成2:3,似乎追平不是夢!各人繼續把握每刻肉緊打氣,盼有和波的奇蹟,惜最終未能扳平,完場時嚮起逾半分鐘的掌聲,是球迷對港隊拼摶至最後的敬禮。

圖:Ken(左)和阿楠為中學同學,又曾一起搞校報,都希望為自小長大的西環街坊,帶來開心時光和對公共空間的想像

另一名搞手、身穿港足球衣的黎思鉅Ken,在完場時心情激動地向大家表達謝意,又問「如果我地再搞,你地來唔來啊?」「來!」一班街坊報以熱烈掌聲。他又提醒各人把自己的垃圾帶走;散場後,現場沒有半點垃圾留下,盡獻街坊們的質素。有街坊表示心情激昂,眾口同聲說最後追到兩球己是雖敗猶榮,「好勁揪啦已經!」「能夠看到香港隊入兩球,已經是絕對收貨!」下次若再辦的話,他們笑說:「再來、再來!一定再來!」

重現昔日山市街鄰里活動空間

住西營盤、身著阿仙奴卡通波衫的街坊阿文一向以為睇波不是茶餐廳就是酒吧,笑稱「坐喺街睇波好正」,跟一班街坊齊齊睇波是從未聽過亦未試過,多了對區內公共空間的想像。不過,他亦提到正因從未辦過,附近的街坊或會感到騷擾,可能需要跟區議會商討,西區有哪些公共空間可供市民活動之用。有街坊又建議主辦方可多注意場地安全,畢竟身處斜路,曾有路過的小孩,上樓梯欲跨過繫著銀幕的繩子時差點被拌倒。

縱未完善,但搞手們的想像力和行動力,令山市街重回昔日的面貌--原來數十年前,山市街這寬廣的斜坡在社區中不單是一條道路,亦是居民活動的空間。阿楠說,有facebook專頁留言指,50年代時曾有街坊在這裡講故仔。筆者亦曾聽家人回味地說,一大班孩子就在斜坡和拾級而上的臺之間追逐嬉戲;從前的鄰里關係緊密,晚上大伙兒會出街乘涼談天、分享水果和糖水。

阿楠:「今日好開心、好興奮有近二百位街坊來。我是第一次與朋友兩人主辦活動,有這麼多街坊來捧場是個意外收獲。如果街坊熱烈地要求再搞,我絕對會考慮。」他說。「西環街坊是很熱情、很有人情味的,相信他們會喜歡這活動。我們在此長大,希望幫到由小看他們長大的街坊,令他們開心,在這個社區生活得開心幸福。」

圖:緊張啊好緊張

民主 由社區空間開始

今次兩名「素人」搞活動是希望街坊們看到,不用什麼特別組織,人人都可以搞。「其實社區裡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做一些事去幫自己的社區。」他說。「很多時我們作為社區的一份子,會以為只能參與人家搞的活動,但我們宣揚的訊息是:你自己也可以搞活動、你自己也可以邀請街坊,並非只能作被動,你亦能主動去為這個社區,每個人都可付出一分力,這是最重要的。」

在阿楠想像中,西區以至其他社區的未來,都是可以由區內街坊共同營造,這亦跟這城的未來環環相扣。「如果香港要邁向民主,其實每一個人的公民意識都很重要。自己能夠做到的事,就由自己去出一分力,不能永遠靠人去搞活動。」

當晚打破習慣到街頭觀賽的市民街坊,筆者相信,絕不會忘記這一晚在星空下與眾人一起睇波的經歷,即使在山市街睇波,或會是可一而不可再。在自己的社區中究竟有多少公共空間可供市民使用,而又從未有人知道其存在和可能性?這幾場球賽意義,並不單止凝聚藏在香港人心中的身份認同;那天晚上,對自己社區能有各種想像的種子,撒下了。

後記。小插曲:

幾名軍裝警察及警民關係科在旁觀察又觀賽,賽後上前表示,擔心斜路有危險,有事主辦人要負責,又稱有居民致電十多次警署投訴嘈音,還算禮貌地相勸不如另找地方移師,例如申請康文署豁下的公園。「如果有咩事,你們能否control、負擔得起?希望中間作個平衡,不能把自已的快樂建築在他人痛苦上,我們也很忍讓了」。阿楠和一班友人承諾檢討,若再辦會以更完善的方法去籌備。

眾人圍圈商討時,一名女街坊突然幫咀,「今晚我好happy喎,我廿幾年住呢度未試過咁enjoy」,又要求警方提出證明有多少投訴等,一班年青人立刻同聲安撫地說:「兩睇啦呢啲野!有鍾意唔鍾意嘅!」,一面開始繼續收拾,一面希望息事寧人,最後在大家一片「辛苦晒」「勞煩晒」的笑聲中,阿蛇們收隊了,女街坊縱有不滿亦慢慢步向家門。阿楠他們明白,要把街坊、警方抽離衝突面,在社區搞街坊活動才有機會持續發酵下去。

附近燈柱,貼著阿楠以秀麗字體在黃色畫紙上寫的海報,通知街坊有活動,又向或造成滋擾先「沙林」,望居民體諒,以及提到今次是他們眾多社區實驗的「第一炮」。對於阿楠經常在其他社區工作,與當區居民保持緊密的關係,不同人有不同想法是自然不過的事,他笑稱自己情緒智商較高,善於聆聽:「落得社區做事,就不會質疑街坊、要相信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