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持續任何一個向度的反抗——記刻意被抺去的歷史故事

持續任何一個向度的反抗——記刻意被抺去的歷史故事

如果不是因為和舊街坊一同回去行動,主動踏入利東街是可免則免了,每次路過望望新落成的大廈,只覺蒼涼,更遑論消費。

灣仔一帶變了很多,自從h15的項目開展之後,舊有庶民過生活的社區,漸漸被中高產小資情調所取代。廈門街的一邊開滿所謂有格調酒吧和食店,原本春園街金鳳茶餐廳的所在變了連鎖店,幸好還見到成發椰子,涼茶舖都在,而如果有那一天我再回來時,他們都不在了?曾經、在更早之前,春園街是一條庶民的食街,曾經,可能都有人,再來春園街的時候,發現一間常去的檔口再也找不著了,那個吃東西時聊上幾句的老朋友,在城市發展無法顧及基層生活的那條邊陲墜落後失散,卻不曾有機會講再見。不是什麼集體回憶不回憶,這種說法是把重要事情矮化成純綷生活情趣,真正在發生的是為人的生活和生存提供養份的根被切割出去。

有晚在金鐘上的士把物資運回九龍,車都不願停下,終於找到一台,司機老實不客氣地說,白人西裝客在中環上車,到灣仔走第二場繼續喝,一百元不用找。意即我們這些去九龍的生意,對這更的司機來說真不算什麼了,過海還嫌遠。

至於利東街呢?利東街已經沒有了,從此在地圖上消失,成為樓盤和商場項目其中一部分,公共的街道,變成私人管理。一個紅色顯眼的招牌,確是這樣寫着,英文,“Lee Tung Avenue”,市建局和地產商搶走一切,從空間、文化、甚至名字,說是24小時開放,不過是私有化的掩眼法,本來好地地一條街人人都隨時可用,告訴我「24小時開放」到底憑什麼?然後整整一條利東街「西洋化」,天橋連接往來不用落地,有點像去了澳門賭場推砌成的那種仿歐式風格,可能沒那麼財大氣粗,但有同一種虛偽,脫不了的俗氣。

極富民主精神,由街坊由下而上共同設計來,的「啞鈴方案」,街頭街尾高,中間矮,出現在街上了。然而,這絕對不是街坊的方案,該設計本身就是要關顧各人需要,讓當區的人可走可留有選擇,然而街坊已被趕走,設計概念卻被偷去用了,這本是經過密集的勞動,逐家逐戶敲了多少次門,開了不知多少次會,花好長的時間才得出來的成果。

有一個路過穿得甚四正的阿姨路過,看到我們拿大聲公講故仔,就邊走邊罵我們成班人去「人地嘅地方」搞事。這個人可能是買了喜滙的住客,也可能是對有不合乎既定秩序的事情憤恨。這句說話多麼惡毒,真正人無知則無恥,無恥則自以為無敵。事實上舊街坊被趕走,眼睜睜看着自己生活了好多年的地方變成了「人地嘅地方」,被發展吞噬了生活,聽到這句話時情何以堪?回到利東街的街坊卻沉得住氣。這樣轉折複雜的黑歴史沈重打在心上,就是應該一講再講,此生都要記得。

聖誔將至,這天在「利東街商場項目」舉行聖誔音樂活動,有小孩在台上表演色士風,我喜歡jazz,卻非常討厭jazz成為資本的裝飾,因為jazz也是從貧窮、從黑人的文化而來的,是另一個被掠奪的故事。總是在任何一個歴史時間點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發現到庶民和底層的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洗劫。

來之前朋友說這尤如一場「社區清洗」,我點頭稱是,親身到現場所見所感,其實又何止?香港這世代沒有戰爭,卻嚴如歴劫一場大屠殺,人沒了、地方沒了、相識的四散、努力所得被盗,能成為利潤的都被搶去變賣,再賣回給你。社區網絡何價?生活何價?人的尊嚴何價?唯有仍在泥沼中掙扎蜿蜒之路的人是光輝所在,在每一個清洗和屠殺的戰場之中,被打壓但再次站起來,持續戰鬥。

一個對都市發展提出異議的行動者
記於利東街行動之後、國際移民日之前
2015年12月15日

後記︰

差不多10年前,曾經在春園街為舖戶做過些口述史訪問,雖然間段地會經過這條街,心中卻一直是當年的印像。可能太久沒有再繞到利東街附近,那天在春園本想去金鳳茶餐廳買奶茶,來回數次,卻不見她的踪影。後來朋友們都說,金鳳還在呀……

雖未到七老八十,可能我也漸漸追不上城市拆舊建新的速度了,像那些經過家門卻不懂回家的老人,快被社會淘汰,也有可能,是我不願接受眼前的一切,一直要記住舊貌,記住被趕走和被拋棄的人……

延伸閱讀更多關於h15和街坊抗爭︰

h15關注組
https://leetungvideo.wordpress.com/
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
國際移民日總滙

作者不願具名,現代為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