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快樂的奴隸,還是痛苦的哲人?

快樂的奴隸,還是痛苦的哲人?

前言

最近有兩篇關於哲學的文章(《對不起,哲學幫不到你》和《哲學有甚麼用》)十分啟發,看過上述兩篇文章後,有些己見抒發。由於我不是哲學系出身,只閒時讀一點哲學書,若我對哲學的見解有誤差,還請讀者指正。這篇文章並非評論以上兩文,但推薦諸位先看看兩文。此外,哲學有很多範疇,下文所提及的,是有關探討生命意義的哲學。

正文

在電影Irrational Man中,男主角Abe Lucas是一位出色的哲學教授,曾發表過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哲學著作。他為了追尋人生意義,踏遍天下,亦從事不同職業。然而,他一直找不到生存的意義,為此十分苦惱。直到有一天,他無意間偷聽到一位婦人說自己遭一位墮落的法官迫害,不知如何是如。Abe Lucas發現自己可暗殺那位法官,暗地幫助這位無辜的婦人。他覺得這暗殺計劃真正幫到別人,為世界做一些正義的事,才感到生存是有意義的。

很多人最初接觸哲學的原因,是生命遇上疑惑,又感到生活應有最高的層次,卻不知人生的去向,所以希望透過哲學解答一些科學上和宗教上解答不到的困惑。然而,他們發現哲學對於找尋人生方向,卻只能解答部分疑問,對人生不是十分有幫助。有些人更奉某學說或哲學思想為終極答案,卻發現現實總是不從人願。這也難怪,哲學是對生命意義感到「烏Sir Sir」的人想出來的,怎能寄望哲學能解答生命的疑惑?

這又是否指哲學等於垃圾?不,對某些人來說,哲學很重要,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我認為不讀哲學好過讀哲學。哲學是開啟智慧的捷徑(注:不是唯一的途徑),它令我知道純粹慾望的世界之中,有一種更高尚的知性生活,所有哲學所問的,皆不離精神上如何解放人類和人類應該如何活。今日資本主義成為推動世界的火車頭,背後哲學理念,也不是純粹的GDP或人類私慾,而是有一套自由主義思潮作基石。不過,哲學開啟了智慧,也即是哲人(學習哲學的人)知道的比一般人多,若觀念有誤,便如Abe Lucas,只會增加生活的痛苦。

為何如此?哲學開啟人的智慧,使哲人對社會和自己有更深刻的觀察力,了解到人生有更高層次的價值,故追求知性生活。但同時,哲人觀察到世間的缺憾和自身的不足,卻沒有正確的方法宣洩,因而產生痛苦。面對這些痛苦,有些哲人認為人類是病入膏肓,以逃避和隔絕世界的方法生活下去;有些哲人則堅持理念,甚至如傳教士般宣揚之,卻發現最終現實仍然無動於衷,自己所做的,根本不能將現實世界和理想的知性世界拉近半吋;有更多哲人,開啟了智慧,卻沒有足夠的智慧生活下去,越來越感到迷茫。這些人都成為痛苦的哲人。

我認為,應付這樣的痛苦,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慈悲心。慈悲心是來自同理心,亦即體諒別人的缺憾(包括自己的),理解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習性和經驗;另一方面,人類最大的快樂其一來源,便是不計利益地幫助別人,這也是慈悲心的發揮。學習哲學時,觀念上若沒有慈悲心,便對自己造成痛苦。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慈悲心,在心靈上發揮的作用不一,甚至需要透過訓練,方能增加慈悲的心力。無論如何,慈悲心必然減輕學習哲學後產生的痛苦。(有些人有很強的慈悲心,卻沒有哲學修為,也會產生痛苦,此文不敘)

哲人必然經歷痛苦,但最終對人生有幫助。然而,若果認為哲人太痛苦,人也可以選擇做快樂的奴隸。只要不假思索,盲目跟著社會價值觀,不質問身邊之事,將自己生活的意義任由別人決定,生活會過得較容易,主觀上亦會快樂些,代價卻是成為肉體和社會的奴隸。

歸根究底,死亡只屬自己,而死前的過程給予死亡一個意義,這是為何我們需要學習哲學。哲學如藝術,總是在生命中幫助了自己而自己不知。不過,哲學並不帶來愉悅感,卻使人更有觀察力,將世間的脈絡看得更清楚,卻正因如此,沒有正確的觀念便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漩渦。學習哲學不是為了令自己感到高人一等,甚至不是為了答案,但它給人開啟智慧之門的鎖匙。不幸的是,這世界有很多人不夠運氣,加上過去的習性太強(例如,有些人的觀念是哲學不能賺錢,所以無用。這類人便沒有動機去學),使他們失去接觸哲學機會,而他們又不能從生活中開啟智慧。這類人可能做大半生快樂的奴隸,但哲人的眼中,他們卻在受苦。

作者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