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團體促發展單車代步 助改善空氣污染

團體促發展單車代步 助改善空氣污染

(左起)城市單車行動發起人彭皓昕、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立法會議員姚松炎

(獨媒特約報導)「共享單車」近日引起熱烈討論,政府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亦提出建設「單車友善」城市。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指出,香港空氣污染相當嚴重,源於有過多車輛。立法會議員姚松炎認為,政府在推動單車政策上「企得好後」,強調在全球暖化下,低碳、自給自足的單車交通是大勢所趨,他會向政府提交相關建議。

謝穎琳指出,香港過去10年的路邊污染水平一直不符合安全水平,更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逾兩倍。謝穎琳稱,原因主要是道路上有過多車輛,根據運輸署統計數字,本港車輛登記總數已突破81萬,即每公里有348架車。謝穎琳指,車輛排放出二氧化氮(NO2)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兩者混合成為由固體顆粒形成的空氣污染,即霧霾的主要成分。

政府《2030+》提倡發展新界東北及東大嶼,但謝穎琳預計新市鎮會被東大嶼基建包圍,缺乏政策配套下,無助改善跨區就業的問題,令車輛數量繼續增加,新界西北的空氣污染只會進一步惡化。

「城市單車行動」發起人彭皓昕指,單車絕對是市區交通的重要元素,「2,000架車佔嘅位,其實可以俾成14,000架單車行」。她認為單車在短途(3至6公里)路線上效率極高,例如騎單車由西環到金鐘立法會只需15分鐘,節省一半時間;即使較遠距離,亦可選擇接駁長途交通工具。

彭認為單車在香港具有潛力,有報告指7成15歲以上人口都懂得騎單車,屬於潛在用家,因此只要道路設計得宜,推行單車代步絕對可行。

姚松炎補充指,使用單車令公眾更健康,與友人騎單車更可讓社區更加共融。姚松炎亦為「天光ride」主辦人之一,他指自己「踩咗10次」,大多在早上7點由上環中心出發,踩1個小時到位於太古城的終點。他指由於聯同整個車隊駕駛,而且屬非繁忙時段,因此過程尚算安全無阻。立法會停車場設有10個單車位,他租用了其中一個。

記者: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