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醫護罷工,足成典範

醫護罷工,足成典範

有些人認為醫護暫停罷工,是敗在政府手裡。

這論點我絕不認同。剛好相反,醫管局員工陣綫這次透過民主機制,決定暫停罷工,是進退有度表現,為其他工會作出了優秀示範。

無論本地或海外,不少社運、工運事件,都出現易放難收、有進無退現象。行動早期或許聲勢凌厲,輿論正面;但當政府或抗爭對象作出部份讓步時,內部矛盾便出現,部份人認為要堅守至全面勝利,也有人會贊成先作妥協,分階段繼續爭取。

不諱言,醫管局員工陣綫在抗疫期間動員罷工,是非常敏感舉動。不過,儘管不少人「站在道德高地譴責罷工醫護」,行動仍得到主流社會意見支持。其中一個主因,是這次醫護罷工的主要訴求「全面封關」,差不多是全城共識,連半個建制派也同意。

然而,社會支持並非理所當然。罷工期間,政府採取了兩個力道較大的措施:羅湖/落馬洲等主要口岸封關,以及要求所有內地入境者作14日隔離。林鄭當然死口不認這些措施是回應罷工訴求,不要緊,反正現時已沒多少人相信她。醫護界這次是否「成功爭取」,廣大市民心中有數。

但難題也在這時出現,當政府已執行「大半封關」,罷工是否應該繼續堅持﹖還是該採取其他方法,延續爭取訴求﹖如許多社運發展一樣,分歧意見開始浮現。這時,恐怕才是罷工行動最關鍵而危險的一刻。

醫管局員工陣綫雖然是新工會,但處理問題並不含糊,適時作出投票程序,決定是否延續罷工行動。雖然不是所有人滿意結果,但都不能否定,這是經過恰當程序而作出的決策。

這次罷工行動的成功,不單在促使政府加快封關力度,也在於有效處理內部意見,整合形成統一行動。如果罷工行動趨向碎片化,恐怕會讓政府或管理層有機可乘,逐一擊破。

近月社會各界成立了不少新工會,這次醫護罷工引起的迴響,相信有助振奮其他工會士氣。當然,行業間自有其特殊情況;不同工會所佔的行業人數比例,也有極大差異。這次罷工的成功案例,只宜參考,不能照搬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