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何「主留」不成主流:再談杯葛臨立會

為何「主留」不成主流:再談杯葛臨立會

上星期日我以「民主原則」、「中共權謀」和「運動張力」三個面向解釋為何我主張民主派杯葛臨時立法會。經過一星期的討論,以及民意研究計劃的第一次調查結果,有些想法補充。

「主留派」的主要觀點是,不管未來一年的立法會是「延任」還是「委任」,只要民主派仍然在議會有位置,就沒有理由放棄戰線,以避免更壞的後果。他們批評「杯葛派」空談原則不講策略,而且對杯葛後會做什麼缺乏計劃,「有前冇後,打死罷就」,不負責任。

這些觀點沒有什麼不妥,也得到多位海內外政治學者加持,但為何「主留派」至今不成主流?民意研究計劃的隨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民主派支持者中贊成留守的僅20%,贊成杯葛的則超過60%。

我認為關鍵在於心態。「主留派」存在「三種拒絕心態」,令他們(暫時)與民意脫節了。

第一種拒絕心態,是拒絕將自己置於當下政治鬥爭之中。

是次杯葛和留守的選擇,不可能抽空地理解,必須置於港人與中共的政治鬥爭脈絡裏面。繼去年區議會選舉大勝,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劍指35+,以否決財政預算案為籌碼逼中共作政治讓步;7月的民主派初選有61萬人投票,促成了陣營內世代交替之餘,亦令中共感到被奪權的危險,遂先下手為強取消選舉,再以一年委任取而代之。港人被中共剝奪投票權,大受挫折,自然希望仍有反制力的民主派政治代表以行動回應中共,以祈將被搶走的選舉權搶回來。

可是,「主留派」偏偏選擇抽空了香港的政治鬥爭背景,一係局部地用放大鏡分析「留守議會」的好處(每人總有放不下的工作),一係就做跨國比較以證明國際認證「棄守議會」死路一條。但明明香港人眼前最大的政治難題是如何重奪選舉權,「主留派」對「房中大象」視而不見的思考進路就顯得離地甚至退縮避戰。反觀「杯葛派」的主張就算有多粗疏,起碼敢於鬥爭:杯葛本身就是一個鮮明地對抗中共取消選舉的政治行動。

第二種拒絕心態,是拒絕面對「以委任取代民選」對民主原則的侵犯,以及港人隨之而起的憤怒。

「主留派」把走與留定性為「不負責任地高舉原則 vs 有策略地務實留守」的分別,貶低原則問題的重要性,也因而低估了原則的政治威力。

現實政治中的原則持守和策略算計,不是互相對立,兩者的互動反而是產生政治能量的重要基礎。白俄羅斯人近日空群上街對抗軍警,緣於無法忍受總統選舉舞弊,踐踏民主原則。香港人經過這一輪討論後也十分清楚,中共取消選舉和改行委任,同樣是對民主原則的踐踏。61萬人的初選結果被化為烏有,剛冒起的年輕素人被搶去議席,在在激起了香港人的怒火。「杯葛派」不是沒有策略,其策略更是簡潔易明──民主被強姦>人民憤怒>一起反抗。「主留派」將討論焦點集中未來一年「棄守」的實際損失,略過初選的政治過程和民主原則問題,才有可能錯過緊貼民眾情緒的機會。

第三種拒絕心態,是拒絕承認議會抗爭已遭全面封殺。

5月寫了一篇文,題目叫《下一階段的議會行動》。文章想說明,議會少數派的抗爭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個漏洞只能用一次便會被封阻,永不翻身。2012年可能拉布,2016年已不可能;2016年可能阻撓梁君彥當選主席,2017年已不可能;2019/20年可能拖延委員會主席選舉,今天已不可能;《國歌法》擲左三輪臭水,完全沒有阻延法例按原訂時間表通過。

《議事規則》所有對程序的保障都可以取消,理由是《基本法》確保立法會工作不可被阻撓,《基本法》對議員言論免受刑事檢控的保障,在《國安法》通過後亦被取消,亦代表一國兩制時代具挑戰力的議會抗爭已成歷史。

上述全是公開資料,亦是民主派支持者的常識。議會「最黑暗一日」已經來臨,一日未鬥贏中共,不會有光復的可能。聲稱民主派因為之前拖住《逃犯條例》,未來一年也可在臨時立法會內阻撓明日大嶼、大灣區投票或23條的,是忘記了今夕何夕,昧於事實。愈是嘗試打強心針說立法會仲有用,民眾反感可能愈大;之後若貨不對辦,回力鏢效應更大。

「主留派」看到這裏應該會說:「杯葛派」就是要藉杯葛臨時立法會,永遠撤出議會。因為他們自己以為,接受委任參與這一年的臨時立法會,是維持民主派議會戰線最順理成章的方法。

其實,我的想法剛剛相反。我不希望永遠撤出議會,但我認為向民眾坦白承認議會已廢,並且杯葛這一年的臨時立法會委任,才是挽救民主運動議會戰線的正路,參與臨時立法會卻可能不自覺地成為戰線的掘墓人。第一條路是下決心與香港人一起為奪回選舉權戰鬥,變數仍在,勝負未定;第二條路在民眾看來卻是避戰求和,打完左臉打右臉,就算下年中共恢復選舉,香港人亦再難投入。

20多年前民主派杯葛臨時立法會1.0,然後在1998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中大勝(參與臨立會的民協除外),殷鑑不遠啊。

民主運動的議會戰線在香港存在30多年,要(暫時)割捨當然無比沉重。但無論選擇去或留,敢於參與政治鬥爭、敢於呼應民眾對民主原則的堅持、敢於直面議會空間已被扼殺的事實,都是黑暗時代裏民眾期待政治代表秉持的態度。

(圖為上星期六荃灣街頭民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