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國際化等同英語化?

國際化等同英語化?

圖:蘋果日報

由劉遵義校長,身為校長提出一套挑戰立校精神的教學語言政策開始,到現在,整個中大國際化問題的討論中,摻雜著太多香港人急功近利,不明國際化所以然的奇談怪論。作為一個地球人,我應當澄清一些奇談怪論。

. . .由劉遵義校長,身為校長提出一套挑戰立校精神的教學語言政策開始,到現在,整個中大國際化問題的討論中,摻雜著太多香港人急功近利,不明國際化所以然的奇談怪論。作為一個地球人,我應當澄清一些奇談怪論。

1. 最不堪入目的怪論,當推左丁山(香樹輝)所提出的怪論,例如英文中學也用廣東話教學,沒有人有資格與金耀基教授辯論等。首先,英文中學用廣東話教學,正是香港有大批英文中學畢業生,英語水平不濟的主因之一,這種爛英文沒人想要。另一方面,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任何人都可以挑戰金耀基,香樹輝不信可以找本台灣《美麗島》雜誌,王杏慶寫的一系列單挑金耀基的文章。王杏慶是誰,亦正是今天鼎鼎大名的南方朔。如果香樹輝不知那裡找《美麗島》雜誌,小弟典藏了一套可供借閱。

2. 如果為了迎合中國學生的口味,而改課程用國語或英語教學,不知對他們是愛還是害。中國學生南來香港讀書,本來不是為了中大的教學語言,而是香港比較少學術腐敗,以及中國本土以外的環境對他們的衝擊。你見過哈佛、劍橋會因中國學生而改教學語言嗎?中國留學生在海外沒有學到半點西方文化,皆因當中不少只是與中國留學生交往,或只出入唐人街,難道中大要製造同樣的悲劇?

3. 很多支持英語化的人認為,講得好英語便會多點機會入外資大公司。以小弟的了解,不然。在全球化年代,大公司講印度、新加坡式英語的比比皆是,金融界內流行的不合文法怪英語亦時有所聞(例如不認可交易叫don't know the trade,或dk the trade,這是什麼英文?)在外資大公司,著重不是英語水平,而是國際視野。或容我這樣說,在全球化年代從商要是國際視野。

4. 國際視野與英語視野並不等同,國際視野是一個人願意去了解,尊重其他國家文化和生活方式。至少懂得別人的文化,是怎樣思考。但香港人膚淺得,只以為講得好英語,還更要是classroom English就叫國際化,結果香港人永遠是當外資公司在華買辦,難道這是我們想要的?

5. 要走出香港,走出鯉魚門,中大的教育不是去破壞立校精神,而是在課程,教授的聘任、交換生制度等去做到有國際視野。你是像我般的右派,學是如何有一個國際戰略的從商角色,人文學者是連非洲面臨的挑戰也可以參與協助他們,甚至有朝一天中大有位醫學院畢業生,可以做華人版的史懷哲。

6. 中大雙語、三語政策的討論,應該溯本追源,談到在尊重立校精神之餘,中大人可以在全球化年代,在不同領域為人類作出貢獻。至少不做到有貢獻,也可以四處為家,不致餓死。但整個討論過程,校方是失焦的,既不知道現實,也不知道教育者的責任。然後一堆視野淺窄的香港人,便以國際化之名,陪著校方一齊癲,真的甚是嚇人。

7. 小弟一向有印尼人的率直,所以這篇旨在刺激大家思考的文章,容有得罪之處,請見諒。

後話:請左丁山先生,先公開交待他如何替中大做公關,才好再發言。還有,做公關工作是要尊重各方人等,他每次鄙視他人身份來發言,我不知他這樣是替校方做公關,還是倒米。如果他明知自己會幫倒忙,倒不如先去參悟一下,何謂沉默是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