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記錄少許論壇的節錄和一點反思

筆者把影行者的記錄──甘太後半段節錄翻譯成文字;若有時間便把上半段翻譯成文字;

其實筆者一直想與甘太討論一問題,但由於她身體虛弱,又忙於啞鈴方案,所以不想打擾她;多年來我也奇怪甘太為何用「社區網絡」,不說一些街坊的里語,「社區網絡」對於政府來說是一政策語言;對於組織者來說,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對於學界來說是一套分析方法及理解社會的視點。由於我醉心社會網絡,所以我對什麼「網絡」較為敏感;冒犯一點說,當甘太說「社區網絡」,其實我不明白這位多年在灣仔做生意和生活的街坊與街舖鄰里的關係。

但由於h15的組織者和街坊質疑市建局如何保存社區網絡(當然這東西背後的意識型態是一種參與式民主;其實在2004年7月1日當時街坊的橫額已有民主,不過那時比較戰戰競競地提出;用阿冼較街坊的口吻:你拆我樓,點解唔問過我!),所以這也令我留意市建局如何保存社區網絡;究竟市建局如何做保存社區網絡呢?答案是-太一廂請願! 我猜當年那些提出保留社區網絡的學者和社區工作者應該負上一部份責任,Why? 因為他們被當時的政策可能性束縛著,例如保存社區網絡就等於建立社工隊,建立互助組,現在更說建立社會企業。

昨天h15舉行集會,影行者將論壇錄下來,我今早聽了一節(5分鐘),現翻譯成文字;以下是甘太的演說:

四年前灣仔街坊已關始講利東街的問題(詳程請看利東街電視台):現在你要在這裡搞姻園,要搞什麼婚姻一條龍;街坊覺得「我搬入去(姻園),又死;不搬入去,又死。」若搬入去姻園,他要付高昂的市值租金。

舉例,在這裡的船街,你知否幾多錢一尺;如果你有留意地產,樓上住宅接近一萬元一尺;何況地舖!我們不講買;講租,以前在這裡做喜貼的商戶,只交一萬元一個月租,但可以前舖後廠;你現在告訴她,可以搬入去(姻園),以市值租金去租,你猜幾多錢呢!你完全講一些高,大,空,沒有實質內容;你叫街坊如何信你,搬入去呢?

市建局又說用6千幾尺做社會企業,希望保存這裡原有的社區網絡,雖然我不是讀社區工作,我知道社會企業與社區網絡完全拉不上關係;為何我們的市建局要這樣滿天過海和糊混過關!

這幾年,我們街坊原本不認識什麼專業的名稱,什麼規劃局,什麼社區網絡;我們原本是師奶!真係「隔離鄰舍」,互相守望相助,這才是我們會去用的語言,不是社區網絡;到了要清楚引起社會關注究竟這裡發生什麼問題,所以我們願意去學一些我們不認識的字眼,「社區網絡」;這幾年間,我們提出許多規劃民主,保存社區特色,社區網絡,精神等;這些字眼教識我們的市建局和發展局,現在它們用相同的字眼,對付我們,但是它們的內容是容洞;完全沒有做過野,它只是跟大家的口水尾。我們不能再容許它這樣下去。

今天阿May,她咁樣做,我與她相識超過十年,在97年開始關注重建到現在;我作為她的朋友,我當然很傷心,但有一件事,我們做了咁多年野,與咁多街坊和朋友一齊努力,換來的是現在的局面,我覺得很難過。

前幾天,市建局張先生來到這裡,他來做什麼,他不來,好過來;他來到只說(門面話):「阿May,我只來問候你」;你不要來!阿May已多次打電話給市建局張先生,「張先生,唔該你下來和我們開會啦,來處理好利東街的問題啦」;他的秘書說張先生不在辦公室,但他居然有時間公布其它重建項目的內容。講一套,做一套.

現在市建局的傳媒工作做得很好,包裝做得很好;但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我們只需要:作為街坊,作為身受其害的人,將我們心裏的說話,很簡單直接地講出來,已很足夠;現在May姐今時今日所做的,絶對不是不理性,不是沒有建設性;對香港人來說,阿May為我們行了很重要的一步,為我們做了一些很有建設性的東西。希望大家給予阿May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