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係民間記者系列之六] 以論述塑造現實的文學人﹕陳智德

[我係民間記者系列之六] 以論述塑造現實的文學人﹕陳智德

編按:獨立媒體網轉眼已成立三周年。眾所周知,網站一直非常重視第一手的民間報道,雖然參與的朋友並不是很多,然而幾年來亦已累積了相當豐碩的果實。編輯部趁三周年之際,走訪了八位令人印象難忘的民間記者,請他們分享一下各自的民間報道理念及採訪經歷。

要寫陳智德,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他是詩人、香港文學研究者、文學評論者,同時也是我十多年的朋友。但這一次,我要書寫的是作為獨媒作者之一的陳智德。

智德在獨媒的筆名叫陳滅,這也是他在刊物發表文章時的筆名,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理解到箇中的精神特質。他在獨媒的專欄叫「如果喝酒是痛苦的,那就變成酒」,長長的題,語出德國當代詩人里爾克的詩作。智德的欄名與筆名都給人一種暴烈的感覺,似乎跟他本人的文靜形象並不配合,但認識他的都知道,他是性情中人,對於文學以及一些舊時代的價值尤其執著,這些都可以見証於他在獨媒發表的文章。

評論也是一種報導
但智德是在什麼時候開始以及怎樣開始瀏覽獨媒呢?他是大概是04年年底至05年年初開始瀏覽獨媒,原因是一次我回嶺南大學順道探他時提起,便開始到獨媒瀏覽了。那時,他還在嶺大中文系工作,他記得第一篇在獨媒閱讀的文章,是葉蔭聰有關剛落成不久的西鐵的報導。該文給他的印象是相當深刻的,因為它提出了一個跟他的工作環境有關的切身問題,那就是屯門區的紊亂規劃,所造成的區內不同部分之間不連接的問題。智德當時在嶺大教授的主要是寫作課,於是他決定將葉文列為評論範文,作教學之用。然而,文章派發之後,似乎並沒有在學生之間產生任何反應。智德認為,學生在屯門求學不一定便關心屯門,事實上嶺大跟屯門之間便相當隔離。他提到該文體現出獨媒那一種獨立於主流媒體的精神、作用以及視野。除了葉蔭聰之外,領男是獨媒另一予他深刻印象的作者,一是因為產量多,二是因為質量高。

此外,智德提到,獨媒初期給他的印象是評論多於報導,而一直以來,他都覺得評論是獨媒的相當重要的部分。他提到,若果拉闊報導的定義,評論也算是報導的一種,因為評論也是建基於事件與事實,只是文章擁有自己的立場而已。

文學是一種塑造現實的論述
問到智德是什麼時候開始在獨媒發表文章,他說是打從06年暑假開始。他那時剛好離全職工作,時間上比較空閑,也希望自己有些改變,透過在獨媒撰文,重新出發,一方面讓自己的工作多一點公共意義,也讓多一些讀者認識自己。對於他來說,這剛好是一個工作階段的結束,他希望通過寫作整理自己與作自我反省。而且在貼文方面,他最初則以書評為主,其中也所選擇,貼的主要是一些較有公共意義的書評。例如他有關黃子平教授新作《害怕寫作》的評論,便希望由評論出發,帶出有關文學教育的公共議題。

然而,對於不少人來說,文學似乎是跟公共無關的。那麼,對於智德來說,強調寫作/文學的公共意義,又意味著什麼呢?他認為,以上的觀念涉及兩個層次的問題﹕(一)這觀念是長期以來習成的,並非必然;(二)相比於即時性事件,文學跟公共之間的相關性,自然沒那麼要緊。但他認為,文學其實是文化、論述建設的一部分,而文化、論述建設對於公共空間以及公共政治來說,是愈來愈重要的,因為現實不單是現實本身,它也受論述所塑造。例如政府(市建局)便借助了很多來自民間的論述,反過來制造現實。就此而言,他覺得文學是文化研究以外,另一種有助我們制造論述的有力但備受忽視的媒介。

問到智德在獨媒的貼文歷程,他指出後來在獨媒多貼了影評、樂評以及有關文學現象(例如社區文學)的文章,一方面是因為他在報刊發表的文章多了,題材也廣了,另一方面也跟天星皇后運動有關,因為事件讓他擴闊了思考的範圍。

如果喝酒是痛苦的,那就變成酒
至於智德在獨媒的專欄,又為什麼以里爾克的詩句命名呢?他指出,里爾克的這一句詩句跟他當時的處境倒有點吻合。他覺得,那詩句的思路是相當神奇的﹕「如果喝酒是痛苦的,那就變成酒」,當一樣東西令你很痛苦、它對你有很負面的影響時,要解決問題,那就變成那樣東西。但他補充,其實酒本身並不負面,它只是主體面對其他另一些負面的事情時的逃避方式。而面對那些負面的事情,方法上並不是直接面對,而是讓自己變成逃避的中介物或媒介本身,從而建構一種對他者也有意義的自我超越,並引伸其他的可能性。所以,酒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儘管那並不是正常的溝通方式。就此而言,他覺得獨媒也有類似的氣質,因為獨媒之所以出現,也是基於對主流媒體的不滿,通過媒體打造來創造另一種可能性。

建議﹕獨媒可以再主導一些
問到智德對於獨媒的建議,他認為獨媒在編輯上可以再主導一些,多一點主導性的規劃,系列專題也好,就著特定主題(不一定是事件性的)徵文也好,其實反過來也讓其他作者多一點貼文選擇。我隨即追問,他覺得獨媒在文化方面是否做得不夠。他覺得,獨媒在文化方面當然可以再加強。但他又提到,以文學創作來說,一般文學作者又的確傾向於刊物,多於在網絡上發表創作。因為一般文學作者比較在意文學刊物的性格多於是否有讀者回應,加上作者很快便會認清對文學創作的網上回應本身的虛幻性,所以較少作者會在網上發表創作。

陳智德近期發表之文章:
廟街電影的社群空間
香港獨立刊物選介
黃幡故事探源
承傳之必要
認同與超越的覺醒
殖民下的本土

我係民間記者系列
打開視藝的獨媒天空——訪梁展峰(小西)
另類媒體要承擔「揭露真相」的責任──AHCHOII(朱凱迪)
學生、社區協作者、民族誌考察者--原人 (朱凱迪)
一蚊不是小事 --- 一蚊健 (gumpz)
民間記者不是救世主,是要實現某些價值--- Plato (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