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學這個廢墟!轉貼+中大諮詢會

按:香港的大學成了什麼樣子?這幾天的新聞讀多了,城大拆羅馬廣場、港大文學院正式「合併」、中大搞第五所書院......
此處老笠把李學斌放在「香港地中大板」的文章重貼,而有心有力者,請緊趕報名出席11月5日中大的校友諮詢會。

《香港中文大學策略計劃大綱草案》

校友諮詢會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常務委員會將於11月初就大學近日發出之《香港中文大學策略計劃大綱草案》,舉辦校友諮詢會。我們邀請到楊綱凱副校長出席,向校友
介紹該策略計劃大綱之理念及構思等,讓關心中大的校友,可以藉該場合對母校未來的發展表達意見。詳情如下:

日 期:2005年11月5日 (星期六)

時 間:下午3時至5時

地 點:中大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3號演講廳 (由大學火車站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

有意出席上述諮詢會之中大校友,請即透過以下網頁登記。截止登記出席日期為11月1日。

查詢請聯絡校友事務處(電話:2609 7870 ﹔傳真:2603 6226
﹔電郵﹕[email protected])。

中大校友評議會主席 殷巧兒

附件:香港中文大學策略計劃大綱草案 (pdf)

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貼:
李學斌的看法

轉載自香港地中大板

由於網上流通的, 只是一份綱目, 其內容不得細顧, 校友事務處邀人去討論, 連文件都供給不足, 誠意何其有限.

倒也不怕撥一盤冷水, 有比較詳細的計劃外供﹐會看的人, 確實不多, 而可以看的東西, 也不見得會更加有意思, 其原因在於行政上的大方向動不了, 落入文件的, 怕且是操作的細節. 而要論操作, 則不得不看資源分配. 這階段可不會連資分都透露的.

幸好我對已具體化的東西沒多大的興趣. 務虛的討論, 更有空間發揮.

首先替大家解一解畫.

中大的策略計劃云云, 乃是以前校長李國章所遺下的十年願景作為框架, 順應這兩年來的人事改動, 尤其是指從金耀基過渡到劉遵義時代, 所必須重新誓神劈願的意向宣言. 計劃也者, 李局長之大計是也. 十月四日行政與計劃委員會所訂定的發展領域, 固然讓此大計, 加上有劉校長特色的填充; 然則中大茫茫然矗立著, 是要從事怎的社會角色, 倒是早有定案.

簡單來說, 李局長的大計, 核心思想即是「有大吃大」. 中大作為一所本地的大學, 自其開初, 中央官僚就背負著誓不做卑躬小妾的悲願, 極之像韓劇《女人天下》那個鄭蘭貞的心情. 為了填補差距感, 幾乎每一代校長 (以及其朝臣) , 都要為中大外加規模, 以實證本身對於中大的基業的貢獻. 由李卓敏所帶來的醫學院, 馬臨所改組的工學院, 高錕時期增添的逸夫書院, 都在訴說著同一個故事.

倒是這些故事不單銘下了歷代校長的大手筆, 也默示了中大建校時所負的理想和制度, 一一遭到拆解破滅. 先是書院系統, 再來是師生關係, 而後是四年制, 這些名詞所包涵的可曾是為人歌頌 (不太誇張吧) 的教育理想. 倒是, 中大愈是發展, 理想愈是空洞化. 所謂中大特色的各種名詞, 也一一被重新解讀, 幾近人盡可夫的地步.

之所以會這樣, 就是錢和政權高度凌駕學統所致, 每朝校官所企圖開建的功業, 以及為此而出賣的精神使命, 都不過是在政權的擺佈下, 僅餘的自我證立之道. 恐怕沒有一個官僚會為權力的誘軌感到羞恥, 反而大可稱一切的變革, 為時代不可改易的洗禮.

李國章可是深明此道, 他也是歷屆校長當中, 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一位. 也可以說, 他是官僚思維的表表者. 中大的規模意象, 是他作為成功官僚的象徵物, 而中大茲將結納的人事、財資關係, 亦即他的動員寶庫. 恐怕也只有他, 能在離任之後, 仍然發放同樣的權能氣息.

在整份策略大綱中, 第一點要注意的, 即就是「吸引國家級設施的能力」, 將作為發展重點 (與向外籌款) 的考慮.

這一點很重要, 其中所說明的, 是中大不再單單以香港的大學來定位. 也許校官會表示, 中大一直都面向世界, 也熱衷於服務中國文化, 對國家很有承擔云云... 其實, 香港的大學以往很少界入國家教研單位的競爭, 因為本港政府已經為校官提供了「足夠資源」, 也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這樣當然有助於大學服從政府, 並協助政府推廣其政策, 規範社會的新棟樑. 而其餘情況, 大學只會責成各院各科, 向商界探求合作和投資.

由於政府對於教育欠缺視野, 一直以來, 教資委所著力規範的, 乃是各種人才的「生產量」, 以及「產品標準」, 以配合工商各界所需. 政府只吸納文法優越, 規範性高的行政人員, 以作為治理地區的工具. 不難察覺, 本地並無真正的思想領袖培訓, 一些比較趨近權力核心的專業, 比如憲政、城市規劃、文化分析, 不是被淡化了, 就是投資偏少. 事實上, 由於缺乏明確仕途, 有志於這些層面打滾的話, 人也就外他遷了.

然則國家級設施, 意味可大有不同了. 國家級設施不單代表了國營事業的尖端, 也將是塑造國策的機關, 隱隱領導著同行的發展. 在一個科目有著高超成就, 應稱之為世界級水準, 但就未必有「設施」可以言, 其成就也不必引生出一堆實業. 而以往, 香港學府連民營企業的關係也不見得拉個到位, 但是在世界學府排名上可不太遜色, 正可說明所謂的「卓越領域」, 未必吸引務實單位.
更何況是具有政治意味的國家級設施了.

先不論中大或是本地, 有沒有條件搞作一番去吸引國家級設施, 且當作一切財可通神來看, 這樣做有甚麼得著?

我們看看《大綱》引述行政與計劃委員會所訂定的五個重點領域. 第一個為「中國研究」, 到底有甚麼國家級設施會關係到中國研究? 老實說, 如果不是泛然大談當代社會民生的話, 國家式的中國研究, 為的就是確立當權者的正統性. 大陸三不五時有人發表附和領導人的「研究文章」, 就是充滿了鸚鵡學舌的味道. 好些有水準或是有良心的工作, 並不見得納入了國家宣傳管道裏, 很難顯示這些工作和國家設施的關係.

本來, 中大的中國研究, 號稱資料藏量可以於亞太居首. 如果是要再進一步的話, 到底是增加深度和廣度, 還是適整出配合作為國家設施的言語方向, 得要細味一番了.

第二個項目是「生物醫學科學」. 我相信不必多言, 單看看禽流感對世界帶來的碰擊, 都可以了解這一科勢必走紅, 為人所關注, 為各國所不惜工本投資.

可是國家所關心的是宣明事理還是控制人心居先? 這個可有趣了, 每一個國家的衛生部門都未能老實起來, 尤其是大陸, 年前管輓教授就明言了研究者要說良心話, 在中國是很不容易.

我們要知道這科東西是很要錢的, 希望得到國家單位投資, 乃是很正當的行動. 倒是, 一旦化身為國家級設施或其附庸, 是否毫無犧牲, 我猜還是有值得疑惑的地方.

如果再說第三項「訊息科學」, 大家也會知道我在怕「港式金盾」吧. 例子舉多了也嫌煩雜, 要帶來的訊息卻是相當集中: 中大能用的錢都是開香港納稅人的帳, 而後才能企望其他單位受到吸引, 注資進來的. 大學教育產業化, 沒有甚麼「卓越領域」是可以講少點錢的, 甚至乎「卓越領域」的本質也是在於變賣學府的動員力, 以索取名聲和財源. 我們付出的是稅款、是新一代的寶貴青春和前途, 所以我們應多問明白, 對於普羅市民, 大學機構回報的是甚麼.

我們想象大學, 有時有著不切時宜的期望和尊重, 但是時代既然變了, 大學既然產業化了, 有些東西大學給不到, 不則就是要他求, 不則就是要爭取大學走回來.

中大跟國家設施要有更大的扣連, 某程度勝於混混噩噩. 但是本地學生如果因而損失了學研機會 (比如大學更傾向聘請國內的熟行者, 以祈國家設施信賴和垂青... ) , 學術發展更脫離本地關懷 (也就是學府做更加多和本地脫扣的研究, 以吸引外地單位資金) , 抑或是學府訊息封閉化 (製造更多『國家機密』或『商業機密』、『版權封鎖』) , 所謂的「卓越領域」就容易化為校官獨享的政治資源.

我向來不信那些「中國好、香港好/大學好、學生好,學生好、社會更好」的勃論. 誰好誰更好, 由定義開始便充滿誤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