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戴著防毒面具的傳媒

世貿「打」到埋身,傳媒一片腥風血雨,昨日多份報紙的標題,如「大軍殺到」、「戰火」、「焚城」、「第一滴血」,若留到百年之後重看,會不會令人以為那是戰爭屠城前夕?昨日法新社傳出,有人在旺角買了過百個防毒面具,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說不定就是傳媒自己買的。

在第一次示威前,某電視台召開世貿前內部部署大會,所有編輯、記者、攝影、工程等等,全部集合在新聞部內,監總採主壓陣,站在一幅遊行路線大地圖前,交代採訪部署,傳授六七暴動和八四年反對士加價的香港現代史上唯二的暴動經驗,真的頗有將軍迎戰又或O記出動前的指揮陣勢。

這次採訪,總結來說是被當成香港第三場暴動來處理。哪裏是制高點,一旦先進通訊斷絕時如何用落後方式傳訊等。記者配有輕裝備與重裝備,輕裝備是一個有毛巾、眼罩和礦泉水的腰包,水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沖走催淚氣的(千祈唔好用手卒),重裝備嘛,就是防毒面具。

老實說,預防暴動,確保記者安全,確實非常重要,畢竟香港沒有戰地記者,有戰地經驗的人碩果僅存。但這次世貿會議的一切爭議,便被簡化成三場遊行,和山雨欲來的暴動。而更加煽情的報紙,在周日遊行當日,便急急預報將爆「第一滴血」,但下午的示威,卻有如七一遊行的嘉年華版,試戴防毒面具的電視台記者看來比示威者還要激。結果報紙的相關報道,馬上收入內頁,交通事故做回頭條。

香港的防範和傳媒的唯恐天下不亂,示威者才怕。有份籌備維園反世貿稻米節的Karsten說,來到香港後看《南華早報》的報道,簡直被嚇一跳。他說,香港人怕會示威者有暴力,其實示威者也怕香港警察用暴力,他強調,他們是和平的。

昨日在維園參加遊行的有不同國家和各種組織的代表,尤其多農民和漁民。為什麼他們要來?若跟他們談談,就會知道他們憤怒,是因為他們被逼至連生存也成問題。世貿有不少得益者,但也有很多被犧牲的人,農民就是主要被犧牲的對象。

最近大陸深圳台做了一單關於世貿的新聞,引言是:中國加入世貿的成果如何?結果通篇報道是全面唱好,工業和貿易增長了多少多少倍,成果豐碩之類。但我要問,佔了中國人口一半以上的七至九億農民又如何?有沒有相關的統計數字?而最大的問題,是本港的電視台拿來照抄如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