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唔好比佢停─「WTO示威現場」攝影展

WTO示威現場
Outside the MC6
王浩賢攝影展覽
展覽場地:1a 空間
地址: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開幕聚會:19/2/2006, 2pm
展覽日期:18/2/2006 - 05/3/2006
開放時間 : 星期二至日    下午二時至晚上八時

去年12月世貿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期內,21歲的大學一年級學生王浩賢多次於維園與會議中心之間的街道上來回,用他的數碼照相機近距離拍攝下了超過3,000幅各種抗議示威行動的照片。個多星期沐浴在五光十色、澎湃高昂的示威活動的經歷,令他對經濟全球化、第三世界國家和工人農民的權益、示威文化、示威者跟警方的關係、傳媒報導與真相等課題,增長了許多認識及思考。這次展覽挑選了的40幅既熱情又不無冷靜檢討的黑白照片,展示著一個關心時代和社會的年輕人,怎樣目擊和感受了當時現場的環境與氣氛。

策展人:黎健強@pH5攝影連動

年輕熱情的見證者

王浩賢今年廿一歲,是香港大學動植生物工程學一年級的學生,課餘有時會在位於上環的Para/Site藝術空間當兼職。上學期他修讀了我在港大藝術學系主持的課「攝影的理論及實踐入門」,開學後好像沒有幾個星期,他就已經常常主動走進我的辦公室,跟我討論攝影、藝術與社會等題目。
鑑於近年盛行懷舊和爭取保留現有景物的活動,上學期我決定要求學生於學期結束時,以「香港新事物」為專題攝製一輯照片當功課;我很希望同學可以嘗試從別的角度,思考探討這個城市的變化。王浩賢揀選的題材說不上特別:他在去年底世界貿易組織於香港舉行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期間,在銅鑼灣和灣仔的街頭拍攝從世界各地而來的反對人士為此地帶來的示威文化。
類似的功課,這個學期終我就還收得了好幾宗。但是跟其他同學的作品比較,王浩賢的處理手法明顯起碼有兩點不同:首先,在會議舉行之前,他已經開始關注和努力瞭解有關紛爭的原委,而且很早就決定了自己的立場和取向;其次是,他非常投入。在那個多的星期裡,除了回家睡覺,他大部份時間都是追隨著示威者,隨時隨地準備為他們拍照。這樣前前後後,他總共按下了照相機的快門三千多次:說起來,真是要謝謝數碼攝影的科技,不然光是菲林和沖晒的開支就很夠厲害了。
在拍攝期間他就已利用電郵不斷將照片傳送給我看,因而也漸漸孕育了我要為他辦個展覽的念頭。那些構圖出奇地成熟的畫面,不獨承載著繽紛動人的各種示威活動,也承載著十分久違了的年輕人的激情。況且事情並未因為會議結束而完滿解決,而幾位韓國農民被起訴的事件也須要我們的持續關心。事不宜遲,正好牛棚藝術村的1a空間在二月中至三月頭有個空檔,蒙各位主事人的鼎力支持之下,這個展覽於焉成事。
王浩賢的照片所呈示的現場感,是我為展覽如此題名的原因。著名攝影記者羅拔卡柏有句傳頌一時的教訓:「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你走得不夠近的緣故。」上課時,負責導修的尹子聰就曾經多次引用這句話,鼓勵同學要貼近被拍攝的事物。對此王浩賢無疑深受影響,在今次的展覽裡,我們實在不難體會到他的實踐經驗。
誠然,現場攝影並不等同於紀錄真相。況且,正如王浩賢自己所說,紀錄了現場亦不見得就能扭轉政府與主流傳媒對問題的膚淺化和扭曲。有一幅沒有選入今次展覽的照片,左邊上方警方向示威者發射水炮,右邊上方攝影記者爭找有利角度拍攝,或者提示了現場、攝影、與真相之間的複雜關係。
這裡展出的照片,只是王浩賢所拍攝了的極小部份。我希望他很快可以將其餘的影像編輯,掛存在互聯網上給大家觀看。至於是否需要分類,還是乾脆依照拍攝時序排列,似乎是各有各的好處。
由於展覽的籌辦資金有限,時間又十分緊迫,我們用上了許多現有的配備。當中那些黑色邊的鏡框,尤其容易令人產生純藝術的錯覺。只是我和攝影者的心裡都很清楚,個人成就絕對不是這個展覽的目標。

策展人:黎健強@pH5攝影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