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立場案】鍾沛權:若《立場》為「政治平台」 年刊2萬篇文章僅17篇煽動「實在好失敗」

【立場案】鍾沛權:若《立場》為「政治平台」 年刊2萬篇文章僅17篇煽動「實在好失敗」

【獨媒報導】《立場新聞》母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今(13日)於區域法院踏入審訊第20天。鍾沛權今續就涉案文章作供,他否認訪問流亡海外人士是美化他們,指羅冠聰等人具新聞價值,要在訪問中與受訪者立場切割「冇必要」,亦不解控方指連續一星期刊登3篇專訪「目的不言而喻」,指只是「做起咗訪問就想盡快出」。就他離任總編輯後中大衝突兩周年報導,他認為受訪者若憶述自身感受和見聞亦屬煽動,「個寒蟬效應好得人驚」,又指報導鄒幸彤獲頒「中國傑出民主人士奬」一文,僅平鋪直敘鄒的聲明仍成為罪證,反映煽動罪界線模糊不清和隨意,「叫人點遵守呢?」

鍾又主動提到,控方指《立場》是政治平台,但僅找出數十篇涉煽動文章,認為《立場》若為襯托該些文章而一年發表兩萬篇文章,「咁我哋作為一個政治平台實在好失敗。」

稱訪問因受矚目及具影響力

鍾沛權今續就涉案文章作供。控方指《立場》發布3名流亡海外人士羅冠聰、許智峯和梁頌恆的專訪,及轉載張崑陽回應被通緝的文章,是肆意鼓吹港獨並倡議外國制裁;而《立場》沒有與4人非法立場「切割」,反而包裝作「人權戰士」。

鍾沛權指,羅冠聰和許智峯等人均是「好受矚目」和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而他們在海外的倡議關乎香港利益、具公共性,需讓大眾知悉,故進行專訪望如實呈現其主張和理念,無煽動意圖。鍾形容傳媒報導很尋常,如《信報》和《有線新聞》曾為羅冠聰做專訪,《明報》亦曾專訪梁頌恆。

稱立體呈現非美化受訪者 與受訪者切割「冇必要」

控方指《立場》描述3人「本着一己之良心為香港自由、人權等核心價值而戰」,鍾指無刻意亦無意圖為他們「戴光環」;而網媒不受篇幅所限,可更詳盡「立體」地呈現受訪者精神面貌和經歷背景,「唔代表我哋要美化佢,都冇必要美化或醜化」。

鍾又指沒有必要與受訪者立場「切割」,指他們同時訪問建制派和反對派,不認為讀者會誤會文章內容是機構立場,又舉例訪問建制派如紫荊黨創辦人時,不會標明《立場》不同意他們立場,「我哋唔會做呢類切割,好奇怪」,「好似要整個 disclaimer(免責聲明)咁⋯⋯冇咁嘅必要囉。」

否認故意安排同一星期刊登 稱屬巧合、「做起咗訪問就想盡快出」

對控方指3篇專訪於2020年12月的同一星期發布,「目的不言而喻」,鍾坦言「唔知佢指咩目的」,指文章由不同同事撰寫,而剛好梁頌恆和許智峯都是該段時間發聲明或露面,故盡快約二人訪問,並認為同時刊登數篇流亡海外人士的訪問,可讓讀者互相參考對比,強調「我哋只要做起咗個訪問就想盡快出」。

他又指,同事在梁頌恆專訪中提出質疑,如「點解冇案在身都要走」,是「一貫訪問的操作」,重申報導其主張不代表認同,更不代表要煽動其主張落實。

稱張崑陽文章具「文獻」性質 僅向港人交代主張不違國安法

至於張崑陽文章〈回應國安法通緝:歷史不留白 真理永在人世間〉,鍾同意「相對上遣詞用字係激烈的」,但認為有「少少文獻嘅性質」,因當時盛傳他被通緝,又是流亡海外的新晉年輕政治人物,文章是張對被通緝消息的正式回應。而《港人講地》、《橙新聞》、《東方日報》等多間媒體均有報導張對被通緝的回應。

鍾又認為,張崑陽向外國官員要求制裁才屬違《國安法》,但文章只是向香港人交代其政治主張,不認為違法。余若薇問,他是否認為傳媒可以轉載提及制裁的文章,鍾答「直至我被捕之前,我都覺得應該可以容許」。

《立場》於6月27日宣布下架所有評論文章,包括張崑陽一文;而許智峯、梁頌恆和羅冠聰的專訪最終均下架。鍾解釋3人持續被政府、官方或半官方媒體點名,明顯地為政府「重點去追緝追究嘅人物」,他判斷風險相對較高遂下架。

鍾:我哋作為一個「政治平台」實在好失敗

鍾又提及,作為新聞機構想向讀者呈現「多元觀點」,故會在博客推介性小眾議題、環保和文化藝術等,並非純粹推介政治評論的文章。

鍾續指,「所以控方話我哋係政治平台,我一路都好難理解」,指保守估計,案發期間《立場》曾發布超過兩萬篇文章,警方篩出500多篇「有問題」文章,並終指數十篇屬煽動。但他指,後來看到該500多篇文章,許多寫日劇、影評,甚至包括建制派陳凱文的文章,「點解會視為有問題呢?」

他並說:「如果作為一個政治平台,花咁多人力物力、咁多功夫,一年發表兩萬篇文章,去為咗襯托、為咗發表十幾篇文章,咁我哋作為一個政治平台實在好失敗、冇必要。我哋實在冇呢個意圖動機去做政治煽動。」余若薇其後稱「咁我哋繼續睇你呢個非常失敗嘅政治平台嘅一啲報導啦」,旁聽席有人發笑。

稱中大專訪僅回憶感受便屬煽動 「個寒蟬效應好得人驚」

鍾沛權原只就曾審批的15篇文章作供,惟郭偉健指出,控方指文章具煽動意圖,即使鍾不負責審批,「佢都有權就嗰啲文章講嘢」,笑指:「因為佢自己都做咗 editor 咁耐,可以話係專家證人啦。」

鍾沛權提及,被捕時得悉有林紹桐任署理總編時的文章感到意外,「點解嗰個時期既文章佢地都攞嚟針對呢」。就〈【中大衝突兩年】畢業生憶徒步前行護校 哀山城人文精神消逝〉一文,控方指「極其煽情」,經一名「聲稱是中大人」之口「美化當日的暴力行為,抹黑警方合理執法」,警方批評內容不盡不實後仍無下架。

鍾指,文章只是平實地交待中大生的回憶和感受,「唔覺有任何煽動嘅元素喺入面」,而就警方批評文章與事實不符,如提及警察稱「燒晒佢啦」、又指警方「攻入校園」,鍾稱知道前同事其後查證屬實,故最終沒有下架,相信他們應反覆檢視文章,「真係冇事實上嘅錯誤」。

鍾又指,若被訪者「講返自己嘅感受、自己嘅見聞就牽涉煽動,如果條界線劃到呢個地步,個寒蟬效應好得人驚囉」,無奈反問「已經唔係評論問題,而係表達一啲感受、做一啲回憶,都唔可以?」,故在警署看到此文章感意外和感慨。

鄒幸彤報導平鋪直敘仍被控 反映法例模糊不清及隨意

至於〈鄒幸彤獲頒「中國傑出民主人士奬」:香港發生的一切是對世界的警號〉的報導,他指文章屬「幾好嘅例子」,證明條例檢控基礎「真係幾隨意同令人擔心」,直言報導只是「平鋪直敘」報導鄒公開發布的聲明,屬典型的新聞報導,同日亦有其他媒體報導,質疑「如果呢篇報導都可以成為檢控罪證,所謂煽動嘅界線係咩呢?可以咁模糊不清、咁隨意。如果條法例可以咁模糊不清、咁隨意,叫人點遵守呢?」,故認為該篇必定非煽動文章。

被告依次為 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立場》前總編輯鍾沛權(53歲)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35歲),他們被控一項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指他們於2020年7月7日至2021年12月29日在香港,一同串謀和與其他人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即具以下意圖的刊物:

a) 引起憎恨或藐視中央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或激起對其離叛
b) 激起香港居民企圖不循合法途徑促致改變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項
c) 引起對香港司法的憎恨、藐視或激起對其離叛
d) 引起香港居民間的不滿或離叛
e) 煽惑他人使用暴力
f) 慫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從合法命令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審訊第一日
《立場》發布煽動刊物案開審 控方稱毋須證煽動意圖 辯方指傳媒報導不等於支持
《立場》案 控方:被告持續串謀 意圖抓住重要新聞發生時發布煽動刊物

審訊第二日
控方稱《立場》為政治平台 文章推波助瀾反政府、為犯案者戴光環
《立場》案 鍾沛權認知悉及批准發布涉案文章 控方指11月辭職後未有退出編採工作

審訊第三日
【立場案】控方指帖文留言可證煽動 辯方稱無法篩選 官反問是否可刪除
【立場案】警稱蘋果停刊日首獲指示保存《立場》證據 稱曾擷取300連結惟口供僅提30條

審訊第四日
【立場案】國安警曾大量擷取立場文章惟未披露 辯方指震驚、違基本守則
【立場案】警認帖文留言「舉手瓜」符號屬支持 辯方稱證人非專家拒納證供

審訊第五日
【立場案】審訊第五日收控方過千頁新文件 辯方:或申永久終止聆訊
【立場案】辯方申永久終止聆訊 還柙逾10個月林紹桐獲准保釋

審訊第六日
【立場案】控方稱鍾沛權為「好資深傳媒人」或危國安 官:機會好微准保釋
【立場案】國安警「主觀認為」587篇文章違法篩剩30篇 其餘因與案無關銷毀無交出

審訊第七日
【立場案】辯方質疑篩選文章限制調查角度 國安警否認:我哋冇限制只可睇呢30篇
【立場案】控方望呈587篇文章 證遲披露非對辯方不公 實對控方失利

審訊第八日
【立場案】控方稱多篇文章與國安法及初選相關 辯方:間間傳媒都有講
【立場案】辯方指銷毁調查文章「匪夷所思」 控方稱警初期「唔知告咩人」保留屬「不可能負擔

審訊第九日
【立場案】辯方永久終止聆訊申請遭拒 官:未能證遲披露文件對審訊不公
【立場案】控方新呈前英國分社主任楊天帥FB截圖 辯方批不公反對 官准呈堂

審訊第十日
【立場案】辦公室業主稱單位收回時好凌亂好多雜物 「睇到立場就憎」

審訊第十一日
【立場案】警檢逾三百證物包括刊物《立誌》 序:惡法下守住真相是最低限度抵抗

審訊第十二日
【立場案】辯方質疑搜查目的「確保唔可以再運作」 警:並非我收到嘅指示

審訊第十三日
【立場案】控方稱中大衝突兩年報導與暴動案判詞不符 可推論具煽動意圖

審訊第十四日
【立場案】警於林紹桐住所搜獲《蘋果》特刊《自由之夏》及兩本記者簿

審訊第十五日
【立場案】對話紀錄顯示鍾沛權辭職後 仍就報導向林紹桐發指示
【立場案】國安警指鍾沛權被捕後稱:我係《立場新聞》嘅總編輯,唔關其他人事

審訊第十六日
【立場案】鍾沛權認負責審批涉案文章、準則為基於事實及不違法 官裁表證成立

審訊第十七日
【立場案】鍾沛權出庭作供 稱曾因經營困難停薪半年 仍續任總編因「鍾意做」
【立場案】鍾沛權稱傳媒「幾天真」 僅想報導具公眾利益事件 否認設英國分社為宣揚激進理念
【立場案】鍾沛權指國安法前無傳媒因發布反共言論被興訟 辦《立場》並「來稿必登」體現言論自由

審訊第十八日
【立場案】鍾沛權稱《蘋果》停刊後續做因「唔捨得、唔甘心」:由始至終我哋都冇做錯
【立場案】辯方今呈香港警察等政府專頁帖文 亦有「光時」及罵法官等留言

審訊第十九日
【立場案】鍾沛權否認「炒作社會事件」 稱傳媒意圖純粹僅望「報導真相」
【立場案】鍾沛權否認為造勢專訪初選者:動輒就話煽動其實幾危險

審訊第二十日
【立場案】鍾沛權:若《立場》為「政治平台」 年刊2萬篇文章僅10篇煽動「實在好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