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居台兩年半 台灣高回收率的背後

居台兩年半 台灣高回收率的背後

圖:台灣的回收桶有別於香港的三色桶,一個桶包攬了回收塑膠杯、碗、餐盒、鋁箔盒、鐵鋁罐、膠樽和玻璃樽。

台灣各縣市回收策略不一樣,大致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和廚餘3大類。初到台灣的時候,很不習慣這邊的回收模式,從小到大在香港的學校甚至政府都提倡乾淨回收,但在台灣吃完午餐,把廚餘倒一倒就可以回收紙盒。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台灣的回收率如此之高(於2021年達64%),回收在人們眼中就是隨手的事情;比起香港,一般民眾在台灣的回收成本低太多。

飯盒倒掉廚餘便成 非乾淨回收

在方便的背後同時也衍生一些問題,清潔隊員和下游回收商在分類和清潔上的成本增加;大部分縣市隨水費徵收垃圾費,僅在雙北利用專用垃圾袋徵收費用,但兩種方法對於民眾付出的垃圾費也是偏低,其餘的回收成本由市庫支出,並不符合「污染者自付」的原則。因此,台灣也逐步提倡細分類,從源頭減低處理回收物的成本。
  
如何平衡方便與回收質素一直都是回收路上的課題,可見香港與台灣採取的路線截然不同。當然,香港的回收質素很高,但隨着垃圾徵費的推行,較台灣相對不方便的回收配套是否還適用,確實值得大家深思。

撰文 // 程
攝影 // 程

———
社區報《馬聞》團隊是由一群關心馬鞍山的馬鞍山居民自發組成。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