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藝術家要求《明報》道歉

藝術家要求《明報》道歉

致《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先生:

對於貴報2月2日《藝術工廈七成單位無人 政府出地 廉租資助藝術》之報導謬誤,本 人深表遺憾。

1)報導説:「即使部分『使用中』的單位,使用情况亦耐人尋味,例如5樓的一 個單位空空如也,只放置了一部電視機,不斷播放香港歌手黃貫中的訪問片段……」 據知此乃乙城節「再:啟動」展覽的一部份,而5樓那房間裏播放的正是本地藝術 家李傑的錄像裝置,錄像中出現的亦是李傑本人,與黃貫中絕不相像,本人曾兩次 造訪展覽,房間外清楚可見展覽資料及作品簡介,至於為何將本地藝術家李傑錯認 為黃貫中,實在「耐人尋味」。

2)如報導說,不少藝術工作者仍需營營役役身兼數職謹以餬口,如有幸獲政府資 助改建工廠大廈並廉租為工作室,能日夜長駐工作室賴以藝術工作維持生計,乃最 幸福不過之事,不過本地藝術工作向來都是薪酬偏低(康文署場地管理者除外)甚 至是被逼義務參與,如今還被想像成大觀園內天天開放被觀賞的商品,實屬侮辱。 記者一邊引述中心管理手法猶如商場的投訴,一邊又以逛商場心態狩獵在工作室安 心工作的藝術家;逐戶走訪見冷清,上月中開放日熱鬧情況卻隻字不提。如此以偏 概全只怕誤導讀者,讓大眾錯想藝術工作者濫用社會資源,而受領資助者亦得任人 賞弄。如此,只會令藝術工作者對社會資源更見卻步,創意藝術中心則更囿於困窘。

我不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受惠者,也覺中心之管理或有不足之處,亦同意社評 中指出以政府主導發展藝術之弊病。《明報》乃本港最有公信力傳媒之一,揭露社會 問題乃傳媒責任,希望貴報能繼續認真報導,以正視聽。

魂游(藝術工作者/藝術家)

(我要聯署!)

《明報》報導

藝術工廈七成單位無人 政府出地 廉租資助藝術
(明報)2月2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把房屋委員會 的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成「賽馬會 創意藝術中心」(創藝中心),中心開幕至今已4個多月,差不多所有單位都已用優惠價租予不同的藝術家。中心本意是希望資助藝術發展,亦讓公眾可以參觀藝術工作,但據本報記者過去半個月3次巡查發現,這些工作室的真正使用率,最多一次只有約25%,甚至有單位懷疑被用作貨倉,或是門外塞滿信件,反映長時間無人使用。有售賣藝術品的租戶投訴「個個不開門」,令中心人流極少,難以經營,考慮稍後退租。

記者於1月22日周四下午、1月24日周六黃昏,以及昨日黃昏共3天進入創藝中心,逐個單位觀察是否開放或有人活動,發現只有小部分單位當時有人使用。根據中心網頁上的資料,現時中心共128個租戶,但記者3次到訪,分別發現只有32間、33間及22間工作室有人使用,雖然逾半都開放供人參觀,但中心甚冷清,公眾猶如面對一個空城。

工作室滿紙箱疑成貨倉

即使部分「使用中」的單位,使用情况亦耐人尋味,例如5樓的一個單位空空如也,只放置了一部電視機,不斷播放香港歌手黃貫中的訪問片段;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亦租用了中心一個單位,但門外塞滿信件,顯示有一段時間無人使用;亦有工作室內放着不少紙皮箱,令人懷疑是否已成為貨倉。

攝影記者協會主席楊德銘解釋,因會員屬義務工作性質,無全職僱員,難以長期有人駐守工作室,而約每兩個星期就會使用一次,作開會或展覽之用。

而租用2樓4個相連單位的香港藝術學院,在記者兩次巡查中,首兩天只有一個單位有人開會,其他單位無人使用;昨日則全面開放給遊人參觀其裝置藝術。

開放參觀非強制規定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行政總裁呂豐雅承認,中心使用率和人流有改進空間,「這是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愈少人開舖,人流愈少;愈少人來,愈少人開舖!」他表示,中心鼓勵租戶開放單位給人們參觀,但承認非強制規定,亦無規定最低使用時間。

中心總裁﹕中心仍在發育期

呂豐雅亦透露,一直有留意使用率問題,「假期會多人一點,始終好多業餘藝術家,平日要上班,早上有人好難」。他指出,據中心觀察,長期使用單位的租戶約有30至40戶,其他人則間中出現,有7至8戶就好難見到影蹤,「香港搞藝術好難,情况已比預期好,北京 的『789』(藝術區)亦要發展10年!中心仍在發育期,請公眾給予時間、空間。」

現時的租戶,按規定要在兩年後續租。呂指出,租戶的使用率將是重要考慮指標,常常消失的租戶,恐怕難以續租,「我會問﹕你租來做什麼?」

馬會7000萬改建 呎租5元

立法會 議員何俊仁 表示,理解藝術家的作息時間非人人一樣,但因中心單位有資助性質,等候使用的藝術團體亦達300多個,「租了不用實不對」。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前身為石硤尾工廠大廈,政府其後提供樓宇,由馬會出資近7000萬元改建成藝術中心,以相等於或低於工廈租金供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租用,每平方呎租金約5元,另加1.5元管理費。中心自負盈虧營運,現時由浸會大學 管理。

明報記者 古治雄

工廈變藝術區 還需與社區保持聯繫 參考北京經驗 增商業元素改善營運
(明報)2月2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由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的「賽馬會 創意藝術中心」,以優惠價出租單位予藝術家,希望推動創意工業。中心開幕至今4個多月,但是《明報》記者發現這些藝術工作室的使用率只有兩成多,甚至有單位懷疑被當作貨倉,更有售賣藝術品的租戶投訴中心人流極少,考慮退租。中心現時的運作模式明顯出現問題,當局必須盡快檢討及改善,否則這個良好的嘗試,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前身是石硤尾工廠大廈,空置多年,後來政府決定提供樓宇,並由馬會出資近7000萬元改建成藝術中心,自負盈虧營運;現時由浸會大學 管理,供藝術工作者、團體及機構租用,租金每平方呎5至8元。

工廈變身藝術中心

概念很好但營運不好

中心在2008年9月開幕,由特首曾蔭權 、民政事務局 長曾德成 、馬會主席陳祖澤 等多名高官名人到場主持開幕禮,初時反應極佳,差不多所有單位都已租出。

據該中心的網頁介紹,中心除設有供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租用的單位外,也設有實驗劇場、藝廊、公共藝坊及工作室,供駐中心的藝術工作者及公眾人士租用。中心亦設有表演及展覽場地,更將設有食肆、藝廊精品軒及其他商業租戶。它希望「成為一個匯聚本地藝術及文化的中心」,「為本地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提供藝術創作空間;協助社區推廣藝術及文化;及為香港培育創意人才」。

不過,構思與實踐的鴻溝極大,例如有租戶投訴中心管理欠佳,亦有商戶投訴人流極少。本報記者分別在1月22、24日及2月1日(昨天)到訪藝術中心,發現分別只有32、33及22間工作室有人使用,佔全部128個租戶單位的17%至26%。售賣藝術品的租戶叫苦連天,有租用單位開班教授及出售二胡的租戶表示,農曆年後若在報章登廣告宣傳也無效,就會退租不幹。中心現時的營運模式出現極大問題,不單不可能推動創意產業,連自負盈虧經營也很難。

香港需要發展創意工業。由於傳統工業式微,把工廠大廈改建為藝術中心,是很好的嘗試;然而,該中心雖然由馬會撥款支持,仍須計算成本效益,接受監察,現時出了問題的營運模式必須及早檢討及改善。

北京 798藝術區先例可援

4點經驗值得借鑑

由工廠改建為藝術工作者使用場地早有先例,例如近年甚受重視的北京798藝術區。該藝術區由荒廢的舊工廠搖身變成藝術家的聚腳點,再變為遊客景點,它的一些經驗值得香港借鑑。

(1)北京是全國人才匯聚之處,798藝術區匯聚到一大批內地搞藝術的人才,形成群集效應。

(2)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是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廠區所在地,1950年代由蘇聯及東德協助興建,90年代開始有藝術家工作室和當代藝術機構租用該區,逐漸成為藝術家的匯集地。798藝術區並非政府規劃出來的,而是先發展起來,後來政府才加入,加以推廣。

(3)藝術區並非一個純藝術的地區,區內有設計公司、時尚店舖、名牌特賣場、酒吧、餐廳、咖啡室等商業店舖,假日遊人如鯽,是商業與藝術的有機結合。

(4)798藝術區並非獨立割裂的地區,早期藝術家到來時,仍有工廠在生產,工人仍在附近工作及生活,藝術區與社區有着互動的關連,近年當區日漸興旺,租金上揚,不少藝術家反而被迫向外遷移,藝術區甚至被批「太商業化」、「很不藝術」。

相比之下,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的問題便相當明顯:

例如,由石硤尾工廈改建而成的創意藝術中心,並非按市場規律自然而成,而是徹頭徹尾的政府規劃產品,把藝術家及相關商舖「硬生生」搬進一個本來與藝術無關的地區,自然經不起自負盈虧的考驗。

又如,創意藝術中心以藝術家為主導,欠缺商業消費的元素,到訪者都沒有一種「希望留下來消費一下」的感覺,自然難以成功。

再如,創意藝術中心與石硤尾及附近的社區割裂,與居民的生活毫無關聯,在附近生活的人不會前往,單靠專程前往「朝聖」的人,自然無法支撐大局,難怪出售及教授二胡的商舖面臨結業命運。

產業不能與社區割裂

藝術離不開商業元素

香港要發展創意產業區,也有成功例子,例如油麻地的電影中心。設於大型屋苑內的百老匯電影中心,主力上映冷門的藝術電影,但該處仍不缺商業元素,例如部分迷你影院播映藝術電影,其他迷你影院卻會播映荷李活 的大製作,平衡收入與人流。附近也不是清一色的純藝術商舖,戲院旁雖然開設了咖啡室及書店,更會舉辦電影及文化研討會,邀請名導演及文化人出席演講,同時設有24小時便利店及美式連鎖快餐店,服務當區市民,與社區形成有機的聯合。

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雖然出師不利,但是毋須氣餒;當下要做的,是認真檢討失利的原因,對症下藥,適當調整,努力摸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徑,為推動香港的創意產業創造有利條件。

創意藝術中心:http://www.jccacmate.com.hk
魂游發起的聯署:http: //www.petitiononline.com/MP090202/petition.html
劉清平先生的回應:(比我的回應更仔細)
http://postnphoto.blogspot.com/search/label/JC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