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故事」關閉前最後一天 館外大排長龍 館內圍觀百萬人大遊行影片

「香港故事」關閉前最後一天  館外大排長龍  館內圍觀百萬人大遊行影片

(獨媒報導)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香港故事」,在開放19年後,明日將關閉作翻新工程。展覽今日迎來最後一天,有至少50名市民在開館前大排長龍等候參觀。康文署更提早10分鐘,在早上9點50分開館;下午更一度有逾200人排隊等候。館內同樣人山人海,有市民圍觀1989年的百萬人大遊行影片。

無標題

排頭位的紀先生在早上9時10分已來到排隊。他對獨媒指,已來過博物館數次,希望在展覽內容更新前「嚟紀錄下」。他坦言「好難唔擔心」內容遭刪改,認為政權有書寫歷史的權力,擔心展覽更新後,八九六四及七一都會被重新定調,「舊個段都已經好趕客啦」。

DSC_4002

80年至97年最受歡迎 數十市民停留拍照

展覽中「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部份,最多市民停留觀看,其中在「戰後香港發展」更人頭湧湧,市民駐足觀看圖片和影片,其中1980至1997年前的部份最受歡迎。

DSC_3970-3

在1980至1997年前的部份,自中午開始,一直有至少30名市民圍觀影片,包括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簽署、1989年的百萬人大遊行和1997年香港回歸等。有多名市民使用智能電話拍攝相關影片,有保安提醒不可拍攝,但大多沒有理會。

DSC_3961

市民:睇返呢段歷史,原來香港以前咁美好

「香港故事」展覽自2001年開始,展覽由四億年前的泥盆紀開始,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作結尾。康文署早前表示,翻新工程預計約兩年多,並會按諮詢的意見,考慮刪除展覽中自然歷史部分,和將展覽內容延展至1997年主權移交以後的時段。

早前消息指,康文署為了減少爭議,將會用多媒體展示事件的不同角度,如六七暴動和八九六四;翻新後的內容則會加入主權移交後的事件,如2003年沙士和2014年佔領行動。

不願上鏡的市民、今年已60多歲的陳先生表示,「有得睇好睇」,質疑當局將會在更新中刪去政治不正確的歷史,和只新增及歌功頌德的史實,「唔係上年反送中,都唔知咁愛香港,睇返呢段歷史,原來香港以前咁美好。可能係要捱,但政府都唔會衰到咁。」

DSC_3832-2

「勝利和平紀念郵票」引人入勝

在「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中,最為注目中的為「勝利和平紀念郵票」,多名市民駐足拍照。該張展品為一枚郵票複製品,郵票上印有英王喬治六世的頭像,和喻意香港浴火重生的鳳凰,兩隻獅子更拿著刻上「香」和「港」盾牌的獅子,並寫有「鳳鳥復興」和「漢英昇平」,像徵「香港重光」。

該張郵票大有來頭,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非後故事亦動人。據文獻記載,在日軍佔領香港後,被囚於赤柱集中營的工務局高級繪圖主任鍾惠霖(William Jones) 和郵政署長榮鍾思(Edward Wynne-Jones),兩人秘密設計了這張「香港重光」郵票,並要逃過日本人的監視。而郵票上的年份寫有1941和1945,二人在郵票初稿原寫上1941-1944,因為未能肯定「香港重光」年份。

無標題

展覽現 #Save12 標語貼紙

在「現場廣播」的展覽部分,即60年代下的香港,電台播音員報導社會大事,當中列出了1962年3月2日的香港大會堂開幕典禮、1969年9月24日,由港督戴麟趾主持的香港首個衛星通訊站啟用、1971年11月19日,港督麥理浩和夫人抵港履新和1975年5月4日,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首次訪港等。

DSC_3871-2

獨媒記者發現,有市民在展覽中貼上 「#Save12」的標語貼紙。

無標題

「香港歷任總督」長廊成拍照熱點

另一拍照熱點則為「香港歷任總督」照片的長廊,消息指該部份很大機會被刪去。而在講述「殖民地時期的政治體制」,港督旗幟及座駕徽章同樣大受歡迎,有市民則苦笑說,「遲啲咁嘅港英嘢,港共點會唔刪走?真係影埋今次。」

無標題

無標題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