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搜捕後】面臨暴動、顛覆罪 焦慮來襲 黃子悅盼與友互相陪伴「唔好死」

【大搜捕後】面臨暴動、顛覆罪 焦慮來襲 黃子悅盼與友互相陪伴「唔好死」

(獨媒報導)從媒體上,她是個冷酷、意志堅定的少女吧。豈料在訪問期間,她說:「Cool係假㗎,係形象。」她或許迷茫,但至少能夠坦率。

她是黃子悅。

2021年1月6日清晨6時許,暫居男朋友住所的黃子悅才剛入睡。「我好夜瞓,瞓咗一個鐘,一打開房門,(警員)就喺面前」。男友家人不諳程序,住所隨即被搜。「我預咗自己會因國安法被捕,但無諗過係因為初選」,卻又緊接著另一句「不過要嚟都係要嚟」。

總共有55名民主派初選參與者,遭警方以《港區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

「當然會驚訝難受,甚至無助,但放大同理性去睇,我唔係唯一一個面對痛苦嘅人,有許多人的情況比我更嚴重。」這是她獲保釋後翻看當日報導後的感覺。

Kyle_20210118_inmedia_53_interview_jpg-15

無了期的操控

「中共要威嚇民主派不再參與香港任何的選舉。」前年11月理大圍捕,令黃子悅被控暴動罪,但與國安法比較,她認為後者更令人恐懼,因為未有案例:「唔知佢點樣審,唔知啲官嘅準則係點樣,甚至唔知會唔會幾年後送返內地審。」

這些未知的恐懼,讓她感到被無了期控制。

黃子悅正修讀視覺研究,半年後畢業,曾有出國修讀藝術治療的打算。然而護照被扣起,加上未知的審訊期,她慨嘆:「好多野都stuck咗。就算搵工,喺白色恐怖氛圍下,相信僱主都好大壓力。(暴動案)有機會2023年審,差唔多四年,唔知講咩好。」

宵禁令與禁足令,也成了她日常的夢魘。剛好在訪問前一晚,她便夢到被撒銷禁足條件。她卻靦腆的苦笑說:「但唔駛我禁足有咩用,唔俾我宵禁仲好啦。唔知點解會發呢個夢。」再追問她日常的夢,「前晚發夢跟學民思潮的朋友打機,聽到黃之鋒把聲。日頭又無諗起佢哋,唔知點解會咁。」

「唔知講咩好」、「唔知點解會咁」,是訪問當日聽到最多的話。

Kyle_20210118_inmedia_53_interview_jpg-12

選舉煞停失目標 焦慮襲來

當日參選,黃子悅視之為抗爭的一部分;然而當選舉煞停,她形容彷彿失去一個目標。

須定期就情緒病到醫院覆診的她指,「無嘢忙,就開始諗單暴動案,唔見人唔出街,每日瞓覺打機,唔想上IG,3點開始瞓,5點幾先瞓得著。」

其後數月間,正值12港人事件,黃子悅也曾擺街站呼籲公眾關注事件,但焦慮的反應卻更強烈——頭痛、心跳、呼吸困難、嘔吐、恐懼人群。

瀏覽她的Facebook專頁,最後一次更新已是大半個月前。對於尋找定位,她仍未有答案,「未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未摸索到自己定位,唔想例行公事share新聞就當自己做咗嘢,好似咩都做唔到。」

的確,自去年立法會選舉被叫停,抗爭氣氛似乎日漸減緩。不過她再說:「好似好靜,但唔係因為唔care所以唔理,而係大家都有好強的痛苦情緒講不到出來,覺得無力,先會咁靜。嗰種靜唔代表係放棄,而係同自己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對抗。大家都努力地捱。」

雖然好像什麼也做不到,但黃子悅學會關注的,是大家的精神狀態。

正視情緒 才能長遠抗爭

「用極端hyper的情緒,反而難而維持。」她眼見,被捕的人背負龐大的壓力,沒有被捕的人會感到愧疚。她特別提到,如果不斷用恐懼及情緒化的說話,反而令人更想逃離;又認為,當大家感到無力,不如嘗試承認和正視自己內心的痛苦與困難:「本身無抑鬱症的人,面對一個壓抑的社會狀況,抑鬱也是合理的反應。」

她嘗試回到個人的步伐,正視自己的情緒。「如果顧唔掂自己,再勉強自己好投入去參與,反而最後會頂唔住,要其他人擔心。」然後她開始行山、踩單車,讓自己有更多表達情緒的渠道,希望令自己心靈更強大,去面對之後的路。

香港可會有民主自由?黃子悅沒有很樂觀,但也不悲觀,「唔係無可能。50年?自己諗可能再誇張啲。下一代?有生之年未必見到,但這是慢慢影響的。」

Kyle_20210118_inmedia_53_interview_jpg-19

想對朋友說:唔好死,頂撚住

「知道大家仲生存緊、仲未死已經好好。」現在才23歲的她,坦言感覺自己不長命:「覺得自已身體差咗,情緒病影響身體,瞓唔到。」她身邊不無被捕、坐牢的友人,「其實都真係唔知講咩,陪住大家就OK」。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她笑一笑說:「唔好死,頂撚住。」

陪伴,對她而言,不是罪惡,不是苟且偷安,而是能夠支持著她生存下去反抗。「好似好唔政治,但其實政治都係同人有關。」

「我希望有一日可以買到一架road bike」

因為被捕,她被沒收了一部電話、一部電腦、提款卡,和選舉事務處核數報告副本等文件。加上去年貼錢參選,她形容是損失慘重。然後又似是安慰自己的說:「每日都好辛苦,但都係要過。」

最近她愛上踩單車,感覺她還是有能力抓緊一些生活的意義。「我希望有一日可以買到一架road bike。」她的眼神裡帶有期待。

記者:梁芷晴
攝影:林若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