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調查揭疫下近四成人體重增一成 肥胖症患者治療受阻致體重反彈

調查揭疫下近四成人體重增一成  肥胖症患者治療受阻致體重反彈

(獨媒報導)港府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實施不同社交距離措施,又呼籲市民減少外出;香港肥胖學會今日(20日)發布一項調查,發現36%受訪者在第五波疫情下,體重較疫情前增10%,肥胖症患者治療效果亦因疫情而受影響。學會指出,大眾對肥胖人士看法普遍較負面, 但減重失敗實為身體防禦機制影響,建議醫療界及公眾正視肥胖症為疾病,患者亦應尋求醫療團隊協助治療。

第五波下三成半人減少運動

香港肥胖學會於5月27日至6月6日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調查,訪問559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調查以2019年底數據作比較,發現36%受訪者在第五波疫情下,體重增幅達10%,而肥胖人士的增幅較正常體重人士更多。

調查亦發現,相比第一至第四波疫情,第五波下三成受訪者減少運動,一成五人較常吃零食。此外,44%人表示在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後,把握機會外出用餐, 另有三成八稱難以重拾運動習慣。

無標題
資料圖片

疫下肥胖症患者治療受阻 體重反彈「由頭嚟過」

香港肥胖學會創會主席袁美欣表示,媒體大事報道疫情會增加市民的心理壓力,因而傾向進食垃圾食物及酒精以減壓;而受防疫措施影響,市民減少外出和做運動,傾向購買保存期更長的罐頭食品及叫外賣,體重自然增加。

她提到,肥胖症患者治療效果會因疫情受影響,無法前往醫院覆診取藥或跟進減重進度,導致體重反彈,「好多人都要由頭嚟過。」

無標題

身體機制致減重困難 籲大眾停止歧視

調查亦發現,大眾對肥胖人士普遍抱持較負面看法, 67%受訪者認為他們懶做運動,62%認為他們經常暴飲暴食,逾5成認為他們缺乏意志力。

香港肥胖學會現任主席徐俊苗表示,大眾不應將減肥失敗歸咎於肥胖症患者身上,因為減肥會觸發身體中各種機制,導致效果不佳或體重反彈。他解釋,當人試圖減肥時,身體會觸發「生存機制」,荷爾蒙產生變化而增加食慾、減慢卡路里燃燒等;減肥亦會導致身體內瘦素減少,飢餓荷爾蒙增加,食慾因而增加。

他表示,希望向大眾宣傳正確觀念,解除對肥胖症的誤解及歧視,要求醫療界正視肥胖症為疾病。

無標題

建議肥胖症患者尋醫療團隊協助

袁美欣向《獨媒》表示,香港公營醫療系統通常只向肥胖症人士處方併發症藥物,如糖尿病藥等,惟目前未有機制治療肥胖症,藥物處方由內分泌科負責,而減重手術只有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提供。她指,公營醫院雖有提供營養師服務,但由於病人眾多,患者在諮詢後便再無跟進協助,導致肥胖症患者經常不知該循何求助,尤其未有併發症的患者。

她建議,大眾及醫學界應正尤肥胖症為疾病,並停止將減肥失敗歸咎於患者;又建議肥胖症患者在出現其他疾病前先着手處理,應尋求醫療團隊協助,如專科醫生和註冊營養師,訂立合適的體重管理療程。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