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走出政治遊戲,聽聽外傭聲音

走出政治遊戲,聽聽外傭聲音

(獨媒特約報導)奧巴馬前幾天探訪密歇根州電池廠時發表講話,談及經濟危機,不點名批評共和黨和茶黨阻礙調高國債上限法案:「我想所有人明白,問題不是我們沒有解決辦法;問題是,同伴在玩政治遊戲。」(But I want everybody to understand here, the problem is not that we don’t have answers. The problem is, is that folks are playing political games.)這句話,似乎可套用在香港居權爭議。坊間除爭拗外傭應否得到香港居留權以及其影響,另一焦點就是政黨的口水戰,即「斷送法治VS大狀禍港」。更神奇的是媒體播出的外傭訪問,大都得出「外傭希望來港定居」的結論。但獨媒記者在周日隨便訪問一些外傭,卻發現他們最重視的並非居留權,而是背後牽涉的不平等問題。

外傭心聲:想念家人 壓榨嚴重

記者在7月31日及8月7日訪問了普通菲傭和印傭共四位。她們在港工作四至六年,共通點是:她們不知道這個議題。她們在被訪問時才知道。這反映她們當下不大關心將來會否在港居留。在言談中,她們經常提及的反而是高昂的中介費、薪酬和工作量。大部份印傭來港前通常要交21,000元給中介公司,那等同於半年薪酬。可以想像,如果官司勝訴,而政府限制外傭只能留港工作四年,那麼他們只有三年半的酬勞了,而且做不滿五年就不能獲長期服務金。她們也經常說工作很累,所以不願長期當外傭。

當然,三兩句的介紹不能令外傭知道爭取居留權的背景和重要性。記者只能很簡單地問外傭來港定居的意願。有趣的是,印傭說不打算長期居港,而菲傭就說會考慮一下。其實四位都說miss my family和very tired。那兩位印傭自言教育水平有限,所以來港賺錢,賺夠便走。至於那兩位菲傭卻有大專學歷,其中一位在家國就曾當酒店文員,只是薪酬低。她們認為高教育水平應得更高回報,所以有意尋覓更好的工作。依照這個思路,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學歷較高的大抵留在本地也不會跟基層爭飯碗。那邊廂,學歷較低的,留港工作的誘因不比維繫家庭關係重要。

外傭組織:「擔心沒有證據支持」

記者又在7月31日走到中環行人專用區訪問Eman Villanueva。那天是Eman參與的組織United Filipinos in Hong Kong (UNIFIL-HK)周年表演,他說每年也在中環舉辦活動慶祝(見主題圖片)。Eman中學畢業後,因為要賺錢供養兩個妹妹,在阿姨介紹下,1991年來港當傭工。1998年在一個神父家當傭工至今。在1993年的時參加UNIFIL-HK,到1998年被選為總幹事。他覺得很幸運,因為僱主支持移工權益事務,容許他參加工會。2007年成為本地工會Filipino Migrant Workers’ Union的理事,現為副主席。

Eman認為政府在散播反移民的信息,對於政府發表輿論,他十分清楚:例如假設官司勝訴後會有五十萬傭工及其親屬來港定居、規限外傭不准在港工作超過六年、甚至尋求人大釋法。香港人又擔心傭工會佔用所有社會福利,以及搶走本地職位等。正如他在其他報章訪問中表示這些擔心都是沒有證據支持:「並非所有傭工都結婚,不會所有合資格的外傭都選擇來港定居,申請也需要程序和時間。」他自己即使可以居留,就不會申請父母來港,擔心他們不能適應香港環境。

eman
記者和Eman在中環行人專區合照。

「應給傭工選擇」

問及另外一個香港人擔心的問題,即那些工作滿七年的外傭會否另覓新工,Eman坦言沒有答案,因為他認為應該由傭工自行選擇。他和工會要求的,是外傭跟其他來港工作的外地人享有相同待遇,包括最低工資和居留權申請。他批評香港人不願討論「最根本問題(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差別對待 理據何在

政黨介入爭議,回應社會問題本無不妥,這是政治問題。但政黨藉此抹黑對手,手法值得質疑。公民黨已經再三否認,而Eman也澄清工會沒有插手,並且不認識三宗案件的申請人。他在另一個場合則稱一般外傭至今對這議題所知不多。然而,難道當下不關心就等同事情不重要嗎?看得闊一點,外傭在港的面對不少難題,包括濫收介紹費、被僱主虐打、工資低於最低許可水平等。

今次申請司法覆核的三位外傭,有的在香港居住逾二十年,兒女在香港出生和讀書,跟大部分外傭的背景有異。在訪問中,有的外傭想留,有的想走。當然,這並不表示官司不會令他們「轉念」,「重新考慮」應否在港居留。無論如何,我們應藉此機會重新檢視外傭待遇,而爭議的重點是,特區政府和市民對待外籍人士來港工作及居留是否存在不平等。說白一點,港人是否不歡迎「質素低」的人來港,而質素高低就取決於可計算的經濟貢獻,無視了對本地社會和家庭的付出。The problem is not that we don’t have answers。要說得通本地人和外籍居港人士,或不同群體的外籍居港人士之間有差別對待,請提出理據,而非只鼓動恐懼。

特約記者:易汶健、Peggy、Zin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