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灣韓國經濟論戰-由‘韓國將引進台灣勞工’談起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經濟年結,即是,很多經濟數據都會跑出來,然後又有很多網民加以整理討論,忽然之間,一堆固有想法被否定了,當然我也看見睜大眼睛說“我怎麼需要告訴我國的生活水平,我就是親多感受”,完全不知道這些“親身感受”是井底蛙心態,上年這個時候我就出了"五篇論及台灣人經濟力的文章"一文。

要為今年寫文章,我選擇由‘韓國將引進台灣勞工’談起。在此之前‘台灣菲律賓化’的討述此起彼落,我知道這個說法是選舉語言,我從來都知道政府/候選人說‘拼經濟’必然是吹牛,但是我亦不會單單因為那是選舉語言而否定它,給予機會查看一下。台灣的菲律賓化有兩方面,一是國民黨的官司連吃敗仗,為了製造悲情,實行推說台灣政治菲律賓化,在此可參考國民黨發言人的說法。另一個是指台灣人深受經濟蕭條所累,物價加權下的人均購買力不足(PPP per capita),又或者是其它經濟因素形響,例如貧富懸殊或經濟過度集中,令很多人有經濟成長卻感受不到。這個說法炒得最離譜的就是一個自稱中天記聞的人,去年在網上流傳‘韓國6月將引進台灣勞工’,經過一段時間發燒,幾乎大大小小的經濟政治‘專家’都在節目談起來,甚至走進議會成為議員質問政府的一部分,其資料來源與真實性卻無人問津。

為了加固引進台灣勞工的可信性,更有新聞宣稱韓國大學生平均起薪點是七萬新台幣,這個數字是香港人看見不會相信的(香港大學生的平均起薪不過是一萬港元而己,不要跟我開爛玩意;我不是說這個數字是偽造,而是說這個數字參考基礎大有問題,下文有述),但是經過媒體報導,大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水向低流人望高處是正常的心態。

首先我們先去看數字,不是自由時報的報導(有評論說他們跟人民日報一樣是騙人,但既然是有根據的,我們為何不看數據來據呢?),而是看預計數據來源,那是經濟學人噢(我有點私心,也偷偷看香港一下,另外我同時列出德法等國的PPP證明近年台灣的PPP增長不是假象,而是真的在這五六年有很好的年績,又不需要用高物價的痛苦來交換):

08年 人均PPP  人均GDP  人口(百萬)   通脹
香港  43560  31150     7。0  3。6%
台灣  36330  17950    22。8  1。4%
韓國  25550  20820    49。2  2。4%
星洲  43420  35640     4。6  1。0%
日本  35170  38930   127。5  0。5%
中國   9700   2960  1330。0  3。0%
德國  34270  41400    82。7  1。6%
法國  35430  43640    61。4  1。9%
澳洲  39060  42420    20。6  2。9%

我們說經濟一般是說GDP而不是PPP,但是那只不過是生意人與投資者的角度。要考慮平均生活水平,我們不得不考慮物價的影響,即是,人均PPP。台灣的GDP低於韓國,但是台灣的生活水平卻高於韓國,如果真的有台灣勞工被吸引到韓國,他看見的光景將是百物騰貴,帶過去的錢什麼都不能買。

我也明白,低人口的國家是比較容易較高的人均生活水平,好像香港與星洲實際上都沒有農民,有的都很少,與仍有大量農民的中國相比,他們的人均PPP當然是比高的。但是,台灣的系統不像香港星洲一樣偏重財金,與大部份國家一般是比較平衡,所以直接把台灣與韓國,法國甚至德國比較,絕對是公道地可以說,台灣的平均生活水平比起法德還要略好,而韓國更明顯是落後了。

不相信經濟學人,大家不妨自行找世銀,CIA等機關互相比較,當然看CIA就不要看美國一欄就是。這些數字也偶然不相符的,例如WEF認為韓國的經濟增長將超過台灣,不過韓國的排名只是首次超過台灣,未算經常性趨勢。但無論如何,我相信還有些人認為我只是操弄數字,但有一點要搞清楚,我不是說這些是台灣政府拼經濟的成果,而是反駁一些長久媒體偽造的經濟低迷理論。

要說明為何數字會是這樣,我們要花更多時間了解韓國的經濟結構與台灣有什麼不同。這裡我們要請在韓國當了七八年記者的朱立熙講解。朱立熙此文一出,一週之內就有五十多個全文引用請求,加上其內容的具體程度,實在大家好應該一讀(如果打算投資韓國股票基金更要一讀)。

其先看基本因素,韓國在97年9月的外債為1774億美元,而07年第三節的外債卻高達2494億美元,短期外債更達1200億美元,短債比率與金融風暴前更嚴重。韓國的經濟成就基本上是以債養債,但是又沒有好像美債券一類成熟的系統消化外債,外債很多都是短期的!

朱立熙也講到韓國的地下錢莊活動猖獗,而且其實面並沒有得到媒體或經濟師所考慮。台灣人也喜歡玩錢,但台灣地下經濟為人所知,反而其財金完整性卻比韓國健康得多。一般人借不到錢,便用一大垃信用卡互相還債,台灣有名的社會問題叫做卡奴,就是台灣極少容許濫用信用卡的人破產,他們的收入有一部份被強徵還債,一世還不完。這個現象廣為台灣人認識。另外,在國民黨執政時銀行擠提的現象,在近年己然少之又少。在韓國,這些人不會變成卡奴,而是走進地下錢莊繼續養債。

當然我還要說韓國一半大學新畢業生失業,很多人甚至故意暪報學歷,讀了大學卻不說出來,被發覺暪報學歷而被開除的也有。

讀完朱立熙的講解,也讀一讀他寫這一篇的心路歷程。韓國經濟高度集中於數大企業,什麼都是LG/三星的;台灣的經濟卻是分散的,壞處是沒有特別響的台灣品牌,但分散經濟的好處卻是經濟穩定,不受管治水平影響。台灣現在的失業率是近十多來最低的,貧富差距大幅收窄。

政治人物與統治說拼經濟,必然是謊話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