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新資本主義文化

以前在大學唸了社會學這麼多年,沒有聽說過桑尼(Richard Sennett),不知道是自己的問題,還是系裡老師的問題,畢業多年後,才碰上這位大師級人馬,相逢不恨晚,每次看他的文章,總有啟發,就如近作(其實是演講稿)《新資本主義文化》(The Culture of New Capitalism)。

桑尼愛談社會心理,他過去十多年,不停訪談各大小企業人士,有產業工人,有白領階級,有顧問公司新貴,有電腦程序設計員,他從這些人的故事中,發現新資本主義,他總結為三大挑戰。

第一,現在沒有企業或機構想聘用你一輩子,有時一兩年也嫌長,人們不停轉工,轉行,轉地方,越來越短癮,桑尼說,生命敘事變得非常曲折,經常被打斷,不同片段無法接合。這一點不算新,現在幾乎成為共識了。

第二點算是較新,才能(talent)現在變得沒有內容,變成潛力,教育制度越來越不重視內容為本的知識,它不要你成為工匠,不要你的小小成就,卻要你充滿潛力適應新時代,美其名是普遍技能,實際是使人活在「隨時變成無用」的陰影下(spectre of uselessness);我們今天的通識教育便是這樣,批評者指通識為「通通唔識」,支持者謂,此乃新時代的新需要。

第三點,人的過去變得不重要,與今天及不可知的將來也無法有機地連結,制度上亦鼓勵你不停拋下過去。

桑尼在這本書中分開三個部份來談這三大挑戰。

第一部份談科層制度,或所謂官僚架構,他的經驗當然是很歐美的,科層制度講求各守本位,規章辦事,韋伯說是「鐵籠」,有譯者謂應為「鐵殼」,是一個負擔,但至少可背著到處行;桑尼說,好處是安全有保護,這亦是歐洲的福利國家制度的基礎,而且,制度看似全面控制,實質官僚系統存在許多灰色地帶,由你去作適度詮釋及調節。

現在官僚架構被重組,強調自發自主,網絡組織,表面好似好自由,實質是權力更集中,他以企業網絡化為例,以前員工按規章程序辦事,現在則不能按字過紙,因為經常會收到上層各種電郵訊息,每天不同的Memo多過規章制度,又要受到內部外部各種評核,權威好像不見了,但權力卻無處不在,而工人的焦慮不安(anxiety)是這個時代的標記。

第二部份是,潛力越來越重要,更成為評核檢討時的關鍵詞,亦因為此,那些甚麼行業都好像懂其實甚麼都不懂的顧問公司變得很吃香,桑尼指,美國的顧問公司越來越年輕兼外行人,卻負責評核資深員工的工作表現才能,未來的潛能比過去貢獻更重要,在企業內積累的經驗與技藝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所有人都擔心自己會變得沒有用,被淘汰,無法適應轉變,因此,企業上層的權力更集中;桑尼認為,這種管理方式與消費市場也有關,現在所有產品的周期很短,設計產品時,連產品甚麼時候該過時,甚麼時候被淘汰,都是規劃設計的一部份。

第三部份是政治,經濟在生產與消費中皆不斷加速自我消耗,政治亦然,大概跟社會民主及福利國家面臨危機有關,政治人物一方面要創新口號來吸引選民,不斷改變政策來維持新鮮感,製造與對手不同的標記,但是,在不斷轉變政治修辭時,亦使人分不出左右派的差別,因此,選民的政治忠誠及信任亦減退,因為他們也搞不清所信任與支持的是甚麼。

桑尼所刻劃的圖像,大部份建基於美國及歐洲去規管化的經驗,例如,大部份香港人並沒有機會進入嚴密的科層制度之前,我們的工作環境及組織生活便變樣了,而我們在幾十年前已不斷標榜自己靈活多變,近十年的制度轉變,在香港所導引出來的社會心理狀態是否跟歐美完全一樣?相信香港人也能感受到,不過,他提出的觀察及歸納,藉得我們在不同地方進一步去研究。

桑尼在書末提出一些補救辦法,我會再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