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難得的熱鬧 告別老編輯

L1290297
獨立媒體編輯、特約記者和實習生在七一街站前合照。(梁寶提供)

本星期獨媒網站很熱鬧,有關七一堵路的幾篇評論/報道﹝1, 2, 3﹞,引來不少評論和提問。正如健S君之前說,在獨媒留言的人較早幾年少了很多,像KEEMA君〈關於七一堵路的一些思考〉一文下面的討論,實在不可多得。這些討論也可讓大家了解到獨立媒體平台與FACEBOOK的分別,FACEBOOK的討論「圍內感」太強,幾乎是「干諾道」的一堆傾番干諾道,「人民力量」的人傾番金鐘道﹝還有陳雲兄繼續與粉絲團談其自治大計﹞,愈同聲同氣就愈內聚。在獨立媒體網,起碼人民力量、FM101、社民連、民陣、左翼廿一的意見可以同台上場,認同及反對某某行動的觀點並存。互聯網新媒體強調補充/質疑和對話,大家的投入是網站成功的關鍵,也是對編輯部最大的鼓勵。

互聯網解放了一直被資本和國家壟斷的資訊生產和傳播。但解放後的路可以怎麼走,並沒有既定的公式,獨媒自二零零四年成立至今,也是摸着石頭過河。當FACEBOOK還未普及時,獨媒網一度也擔當了社會運動的動員角色,像天星碼頭的示威。動員的資訊免不了要簡單直接、挑動情緒,社會運動很容易就成了不能質疑的偉大事業。後來走普及路線的人網愈做愈大,再加上FACEBOOK,要動員人都不會再用獨立媒體網﹝所以反過來說,要了解人民力量由三月六日至七一的動員力,就必須了解人網,他們示範了香港至今最具規模的互聯絡動員模式﹞;另一邊廂,網台聯盟社會記錄協會FM101阿貓等有心人穿梭社運現場做直播,TWITTER又有另一堆人發最新消息,獨立媒體網由零五年底政總留守開始做起的「文字直播」,亦不再是市民接收現場訊息的主要渠道。

我們就是在如此形勢下試着做新的工作,在〈七一上街打倒亂政!〉內,編輯將TWITTER篏入首頁,引入TWITTER更新快和發布者多的優勢,另外也嘗試將從FACEBOOK、TWITTER等地方蒐集到的資訊,以GOOGLE MAP形式去整理。另一邊廂,編輯葉蔭聰也嘗試做精簡的街頭訪問,配合文章在即晚貼上。這些工作都是利用互聯網工具,補一些現有新媒體和主流媒體沒有做的事。事後看來,如果能夠投入更多有經驗的人力,和更認真地做,效果當會比現在好得多。有些工作則是我們在當晚意覺到要做,但又因為種種限制做不到的。譬如當晚編輯一見人民力量堵路隊伍人數相當多,就察覺到有需要派人了解群眾的成份和想法,可是,供編輯部調動的民間記者或實習生對於這項工作沒有經驗,而編輯也沒有給予足夠的引導,結果就與這個上好新聞題材擦身而過。七月三日的明報港聞版和星期日生活版分別有兩篇講述人民力量隊伍干諾道中堵路示威的特稿,正是我們當晚想做而未做到的。還有,編輯部也曾經提出,面對像七一堵路這類突發事務,獨立媒體網務求在當晚寫好一條綜合報道,要跟主流媒體鬥快。這件事在七一也沒有做成。

不做「動員網站」又不用做直播的獨立媒體,剩下的強項就是做好報道工作和開發新的資訊整合方法,培養有深度的輿論。此所以我們在零九年底建立「特約記者部」,希望培養我們自己的新聞工作者﹝如果大家看到文首有紅字寫着(獨媒特記XX報導),代表該文曾經編輯部審核,與其他自行上載的文章不同﹞。主流媒體有太多應該做的新聞沒有做,也有太多新聞沒有做好,但新聞生產確實需要一些獨特的技巧和能力,也需要時間和資源。特約記者團體仍然很幼嫩,生產力跟不上資訊生產規劃是我們永恆的難題,也是鞭策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網站本周的熱鬧部分是跟着〈人民在哪?旁觀「人民力量」七一堵路〉一文而來。我知道網站的設計令大家很難區分什麼是編輯部推出的新聞什麼不是(改版時要再檢討),上面不厭其煩向大家簡介了獨媒編輯部的七一新聞編採工作,我們在七一做的就是這些,其他所有文章都是作者自發上載,編輯部不會審查。編輯部的任務是令網站成為各種進步思想交鋒的平台,而不是某一種聲音的代言人。

最後,由零四年創網起一直擔當編輯的梁寶小西,自七一起辭任。編輯部謹祝兩位事事順利,身體健康。江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