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第八屆社會運動電影節]: 為革命畫畫+紅色美術

[香港第八屆社會運動電影節]: 為革命畫畫+紅色美術

為革命畫畫

導演、拍攝:艾曉明、胡杰|剪接:胡杰、艾曉明|2005/中國/ 52’31”分鐘|語言:普通話/英文字幕

現在人們對於大陸五、六十年代的記憶,只剩痛 苦的回憶,包括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然而,影片紀錄了一段現代城市人不大會留意到的藝術史:有關農民畫的歷史。農民強勁的創作力、藝術指導員們苦心孤詣地想辦 法讓農民學畫畫、政策裡給予有興趣學畫作畫的農民以勞動工分;還有,畫大畫時村民都在旁邊指點著、討論著;還有,在田野旁邊架起畫架擔番張櫈上藝術課…… 如果這只是官方產品,那你大概會認為不過是政治宣傳。可是,這紀錄片,卻包含了對文革中文人受到不公待遇的批評,而且出自拍攝公民維權拍到出境都有困難的艾曉明之手,那你又作何理解呢?

如果,我們放下情緒,回頭看一看神州大地上,我們曾經失諸交臂的幸福,那麼,我們對於現在的現實,會否有什麼不同的理解?

紅色美術

導演:胡傑、艾曉明 |2007/中國/ 70分鐘 |語言:普通話(英文字幕)

1942年,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說:「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這裡定下了「藝術為階級服務,為政治服務」的觀點,並啟動了文化大革命。當年負責參與或執行的畫家已頭髮花白,回憶那段畫家既被瘋狂地鼓勵作畫,但實際上創作處處受限的怪異時光。影片又包含孩童演唱的兒童樣版戲片段,童稚的音調加上粵語鏗鏘的節奏,反覆著批鬥劉少奇或打倒美帝,不可謂不嚷人心驚。那邊廂廣州藝術館翻出文革時代因出身問題而令作品不被重視的畫家,希望透過為其策展,能從中尋索上山下鄉給畫家的力量。當代外國學者更落力搜集那批解放後至文革期間,海量的畫作。老畫家或當時的參與者都對文革深刻反思,大力批判其破壞性。然而,也有人提出那個年代的人有精神生活,現在的人都比較現實功利。

誰是誰非,並非幾句話就說完的事情,似乎,學文學,又拍紀錄片,更不介意她的作品為人民服務的艾老師,希望通過藝術語言重構出當時的人文面貌,更反思今日的社會性藝術的可能性?

放映日期: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放映時間: 晚上7:30
放映地點: 香港藝術中心 agnes.b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