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平機會:非肢體殘疾人士面對更大困難 倡加強公眾認知

平機會:非肢體殘疾人士面對更大困難 倡加強公眾認知

【獨媒報導】殘疾學生就讀專上學院近年有上升趨勢,惟他們從校園過渡至工作的情況甚少被關注。平機會今(5日)公布「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結果,發現患上精神及情緒問題的「隱性殘疾」人士,在人際關係及求職上相對有肢體殘疾的「顯性殘疾」人士面對更大困難,例如會被質疑「靠殘疾攞着數」,而僱主傾向聘用有「顯性殘疾」的人,以展示其「有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學者建議政府提供殘疾意識培訓予教師和職場人員,以提升其對年輕殘疾人士隱性需要的意識。

無標題

平機會委託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進行「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研究將殘疾人士分為「顯性殘疾」及「隱性殘疾」兩種,前者指較容易被他人留意到的殘疾,如肢體殘疾等;後者則多指有精神及情緒問題等,較難以外表作判斷的殘疾。研究通過深入訪談40位年輕殘疾人士,與照顧者及僱主等有關持份者進行焦點小組會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探討年輕殘疾人士從中學/專上教育過渡至工作的經歷。

隱性殘疾者易被質疑靠殘疾「拎着數」

研究結果顯示,逾四成半受訪年輕殘疾人士表示,在專上教育環境中曾因殘疾在學校被同學取笑或排斥。有顯性殘疾的受訪者一般沒有談及在學校與同學相處有困難;反之,患有抑鬱症、自閉症和思覺失調等隱性殘疾人士,在人際關係上面對更大困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受訪隱性殘疾人士指,因為他們學業成績不俗,而其殘疾難以令他人察覺,曾被同學質疑以殘疾「拎着數」。

而隱性殘疾人士在求職上不一定比顯性殘疾的容易,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關志健指,僱主傾向更願意考慮聘用有顯性殘疾的人,因這有利展示機構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關志健
關志健

殘疾人士在就職後亦面對不少困難。關志健指,現有針對殘疾人士的硬件配套不足,部分工作環境缺乏無障礙設施,使殘疾人士面對極大不便。他舉例指,有患有肌肉萎縮症及肢體殘疾的受訪者因為無障礙洗手間內欠缺桌子讓其更換尿片,需要忍尿幾個小時,回到家裡才能上洗手間,情況並不理想。

僱主憂「易請難送」朱崇文:做得唔好可以炒,唔視為歧視

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指,有不少僱主在聘請殘疾人士上卻步,只因擔心「易請難送」,怕解僱他們會被指控涉殘疾歧視。朱崇文強調,聘用殘疾僱員與一般僱員無異,「如果殘疾嘅朋友入咗嚟之後,做得唔好一樣係可以炒,唔視為歧視。當其他僱員咁處理就得。」

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
朱崇文

倡提供培訓 提升對殘疾人士隱性需要的意識

關志健建議,政府應加強公眾對 《殘疾歧視條例》 的認知,例如在年輕殘疾人士過渡至工作的早期告知其法律權益,確保他們對條例保障有充分認知。關志健亦建議政府可強化對殘疾專上學生的支援,例如將創造共融校園文化的支出納入政府經常開支。

無標題

在加強對隱性殘疾人士的支援上,關志健則建議政府提供殘疾意識培訓予教師和職場人員,以提升他們對年輕殘疾人士隱性需要的意識。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上周五(2日)發生致命兇案,事件引發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討論。朱崇文重申公眾不應將暴力與精神病掛勾,他透露平機會將在本周內與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醫管局、專家等召開會議,「盡量去諗點樣去救火先,同埋長遠計點支援精神科服務需要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