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商業藝術展之公共得益

商業藝術展之公共得益

有心栽花花不開, 無心插柳柳成陰。 這也許最好形容多個在香港舉辦的商業藝術展對本地藝壇整體發展的貢獻。 政府及立法會這一邊廂為了東九龍藝術區閙得滿城風雨, 民間藝術團體那一邊廂又搞盡腦汁舉辦各種活動來提高市民對藝術的認識, 但成效似乎通通都是未知之數。 反觀這幾年商業性的大型藝術展彷彿能喚起社會上下對藝術的一絲熱情。

誰都知道商業藝術展是一場上流社會的派對, 多於一個為藝術出力的活動。 但為了製造一個熱鬧及盛世的場面, 主辦單位會做大量宣傳, 來吸引一定人數的觀眾入場。大量的宣傳會使同一個資訊充滿整個城市, 這種現象若維持一段時間就會形成一種氣氛,這種氣氛往往使人產生一種不得不成位一份子的欲望。商業藝展就這樣宣傳自己的同時, 無意間幫助一個城市製造了一種藝術氣氛, 無心地使更多人接觸到藝術。姑且勿論這種商業味重的展覽能否提升社會的藝術意識, 它確引起了傳媒及公眾對藝術的再度注意, 從而在社會打開一個話題及在媒體間製造了一個討論本地藝術該如何發展的平台。

這樣的一個給公眾, 尤其藝術界人土討論的平台對任何一種行業的發展都有一種啓導性的作用。 平台的開放性可以讓來自不同層面的人獻出他們獨特的智慧, 透過討論把一個行業的根本問題帶出,甚至歸結出解決的方案。 對於促進藝術這一類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的行業, 開放一個可以讓共眾參與及討論的平台是最恰當的辦法。 既能集思廣益, 又可以取之社會, 用之社會。

商業藝術展以謀利為主, 真正目的是要吸引收蔵家, 買家, 甚至炒家為參展商製造商機, 但這種好幾十間甚至百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參與的活動亦無意間促進了藝術圈多方位的合作。 展覽會把藝術家、 策展人、畫廊 、非謀利藝術團體、藝術雜誌出版社,政府有關部門、大眾等及傳媒等帶到同一個空間, 讓他們可以在互相交流之餘, 又可在對方身上找尋新的領或和啓發。藝術展覽就像把在藝術體系裡分散的各部份再次組合在一起, 同時使各單位在同一個場合各取所需。 而最重要的是這使被忽略的重要組件—觀眾,也可在同一時間從不同層面接觸整個藝術體系的架構及運作,全面地增加他們對藝術本身及藝術界的認知。

雖然商業藝術展也是藝術體系體整發展不可少的一個組件, 但這種展覽卻貴精不貴多。 一個能帶動本地藝術進步的藝術展既要有地方色彩, 亦要俱國際性; 在多元化之餘, 又要有其獨立的個性。 這幾年在香港搞的國際性藝術展覽有增無減, 不論這是經濟蓬勃下的暫時性現象, 還是本地藝術發展的結果也好, 商業藝術展的確提供了一個較全面的場合給社會各階層從多角度接觸藝術品及了解藝術界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