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笑問客從何處來——看罷《山河故人》

笑問客從何處來——看罷《山河故人》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見面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初唐賀知章這兩首《回鄉偶書》言簡意深,得以千古傳誦,誠非偶然。究其原因,應是字裡行間瀰漫的淡淡鄉愁,似遠還近,使讀者易生共鳴。為甚麼鄉愁容易觸動人心呢?大概因為離鄉背井、擇木而棲,千百年來已是中國人無可避免的生活常態了。

遠的不說,數十年來,多少人從內地避居香港,再從香港移民外國,至今未嘗間斷。每一次遷移,就像把枝葉繁茂的大樹連根拔起,當中血肉模糊的痛楚、孤注一擲的惶恐、水土不服的辛酸,實不足為外人道。儘管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從未移居他方,但父母都是移民,從小聽他們重複細說兒時在鄉間的故事,深深體會到他們對故鄉既熟悉又疏離、既緬懷又不得不割捨的複雜情感。但是他們不會詰問「我是誰」,並非因為他們不會動腦筋,而是他們壓根兒不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提出的問題。他們心裡早有答案,而且天經地義,毫不懷疑。

只有我這個「南北和」的產物,生長於河北、廣東與香港三種地域文化之間,優點和缺點都瞭然於心,總覺得自己既屬於它們,又不完全認同它們,所以才會不停地叩問「我是誰」,企圖在蕩漾無定的文化版塊中,尋找一枚可以倚仗的定海神針--哪怕它其實只是一根水中的稻草。

「我是誰」這問題,旁人無法代為回答,自己也沒本事化解,只好任由它像孤魂野鬼一般寄居在腦袋中,揮不去、驅不散,興之所至就從暗角裡跳出來,教人寢食難安。看到《山河故人》裡張到樂那一臉茫然,不知怎地,就勾起這種「裡外不是人」的感覺。

張到樂佔戲不到全片的三分之一,甚至稱不上是男主角,但卻最吸引我的目光。他是山西汾陽人張晉生與女主角濤(片中好像沒提及她的姓氏)的兒子,自幼父母離異,隨父親和繼母住在上海,後來又移民澳洲。張到樂童年時在上海的國際學校唸書,已經不懂汾陽話,只跟繼母說上海話;成年後,只會說英語,要上補習學校另學中文。無論在語言或思想上,他跟未脫鄉音的老父,始終格格不入;即使有中文老師Mia充當翻譯,鴻溝仍難以彌補--畢竟,語言可以翻譯,觀念與價值觀卻是譯不了的。何況就算語言上勉強說得清楚,不見得對方就會真正的明白,遑論接受。Mia似乎也無意嘗試斡旋,眼見父子倆鬧翻,就忙不迭抽身而去--一如多少對現實無能為力,只得選擇逃避的人。

我比張到樂幸運,雖同是移民的第二代,但畢竟在香港出生、長大,即使在渾沌之中,總算有個救生圈般的立錐之地。張到樂卻是自幼飄泊,連老家在甚麼地方也說不清楚,面對茫茫前路,自然是滿臉惶惑與迷惘。換言之,張到樂是真正無根的一代,注定了要身陷多元文化衝擊之中無所適從。他憑著對生母稀少而零碎的記憶,決意回汾陽尋親,應該就是為了找到足以倚靠的救生圈。不過,張到樂連鄉音這個識別文化身分最顯而易見的憑證也沒有,回到汾陽之時,若有小孩「笑問客從何處來」,跟當年賀知章久別回鄉的心情,應有雲泥之別罷?

只是沒料到,張到樂這份茫然不知所向,竟深深觸動了我,甚至喚醒了內心暗角的幽靈。這不是同情,也不是憐憫,而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共鳴,以及無法抑止的嘆息。我必須先坦白承認,選用Pet Shop Boys和葉蒨文的舊歌貫穿全片,對成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我而言,無疑是呼喚著難以磨滅的成長印記,就像條件反射一般,自然而然的對號入座。我從來不是Pet Shop Boys和葉蒨文的歌迷,但他們的音樂風格,始終是我成長階段的重要文物和見證。只要一提起,就像穿越了時光隧道,總是百味雜陳,情難自已。不過更重要的是,我深深感受到張到樂無處容身、無法自我定義的不安與迷惘。

按理說,我的成長經歷跟他完全不同,談不上感同身受;然而仔細想去,彼此對自身處境感到惶惑,對前途感到徬徨與無助,其實是大同小異的。人畢竟是群體動物,總有血緣與感情的牽絆;離群索居並非天性使然,往往是迫不得已或心灰意冷的抉擇。無論上一代出於任何原因而作出某個決定,下一代無可避免要承受其後果,而且這些後果往往出乎意料,令人措手不及。同樣,張到樂的無根與迷失,並非出於個人意願,而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他那進退維谷的尷尬處境,其實也是無數飄泊異鄉的中國人的真實寫照。他最有力的反抗,不是否認血緣關係,而是想辦法擺脫這虛無縹緲的茫然狀態。回鄉尋母,就是他重塑身分、尋找自己立足之地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導演賈樟柯在某次訪問中,曾說《山河故人》「講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情感體驗」,又說「這是每個人都嘗到過的,沒有人不會嘗到,這是我最私密的一部影片,因為有很多個人體驗在裡面,並沒有太多訴求在社會上、文化上」,大概說的是片中一女兩男的感情糾葛吧?然而張到樂一角給我的震撼和刺激,卻遠出於三名主角之上。至於這是否出於導演的精心計算,抑或無心插柳,豈止無從稽考?其實也無關宏旨了。

蘇大鬍子有云:「此心安處是吾鄉」。片中選用葉蒨文的《珍重》,大概也有異曲同工之意罷?

附錄:葉蒨文《珍重》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