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科學地戳破「雷動計劃」神話

立法會選舉過後,在坊間漸漸出現一種講法說:非建制派成功取下否決權,是因為雷動計劃的「策略性投票」。例如王陽翎,他寫道:「人們為了『救亡』,接到訊息後一湧而上(至少投票前自行考慮策略分票),結果票數比預期大舉超前,令浮游在贏輸界線的候選人高票當選」。(註1)

而李怡在蘋果專欄一篇題為「扭曲的選舉 」的文章裡,批評雷動計劃「棄保名單不只是以民調作考慮,還加入了參加計劃的1萬人內部商議,按他們喜好提出棄那些人保那些人」。(註2)此論即惹來網民回應批評,當中可見不少香港人對「雷動計劃幫助非建制派取得更多議席」深信不疑。

是故,筆者決定就以下命題作出研究,以定斷其對錯:

雷動計劃有助非建制派取得更多議席。

****

雷動計劃,按戴耀廷所言,是要選民作出「策略性投票」(即是配票),把非建制派個別候選人取得過多的選票,重新分配到其他候選人手上,從而取下更多議席。即是說,戴耀廷也知道,雷動計劃不能拿下建制派的票,而只是非建制派內部的配票。那麼,什麼條件下,非建制派可以增加他們的議席?就是說,在沒有配票的情況下,本來建制派有議員會當選,設他的得票為P,在配票安排下,雷動計劃令多一位非建制派議員取得的票>P。只有在這個情況下,雷動計劃才是發揮它聲稱的「策略性投票」效果。

筆者的方法論,是在五個選區作出如下分析:

1. 比較雷動計劃的指令和得票,如「穩定」票比「告急」還要低,即雷動計劃有干預選票分布。

2. 找出建制派當選人得票最低者,其得票為L。再看有多少非建制當選人的得票比L高而雷動計劃的呼籲為「告急」。這個告急而當選的議員,便有可能是雷動計劃的干預。

3. 找出有「較高得票」的「棄保」名字,從他們和「告急」名單得出平均得票數字X。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把未穩的非建制派候選人的得票平均,就是勝算最低的做法,因為當中任何一個候選人的得票都不高過X。而「較高得票」,是指其得票不應少於總有效票的2%。

4. 找出建制派落選人得票最高者,其得票為H,而H必須比2%高才有比較意義。再看看其得票是否比第3點的平均票為高,即:H>X? 若是,即目前比H為高的非建制當選人得票,便有可能是雷動計劃的功勞。

5. 比較第3點的X和第2點的L,若X>L,即雷動計劃有負面影響(在有干預前提下),因為在沒有配票情況下,非建制派可能有更多候選人當選。

請注意,「干預」不等於「功勞」。「干預」是指雷動計劃影響了自由投票,「功勞」是指這影響成功帶來較多的議席。

****

以下按五個選區作出分析。

A. 香港島:是區總有效選票為376,577,6席中非建制取下3席,分別是「穩定」的陳淑莊(35404票)、「告急」的羅冠聰(50808票)、許智峯(42499票)。由於陳淑莊反而比後兩人少,判斷雷動已經作出干預。

建制派當選人得票最低L是張國鈞(41152票),得票比兩位「告急」議員為少,即雷動計劃可能有干預。

建制派落選人得票最高H是王維基(33323票)。而「棄保」而得票超過2%(即7532票)的,有何秀蘭(19376票)、鄭錦滿(22555票)。若把告急和棄保的票加起來平均分配,每人票數X將為33810票,即H>X不成立但L>X,即使沒有配票,該區選民自由投票,非建制派仍可取得3席,撼贏王維基,但不能拉下張國鈞。

B. 九龍西:是區總有效選票為278,871,6席中非建制取下4席,分別是「穩定」的黃碧雲(26037票)、「告急」的毛孟靜(32323票)、劉小麗(38183票)、游蕙禎(20643票)。由於黃碧雲反而比後「告急」的毛孟靜、劉小麗少,判斷雷動已經作出干預。

建制派當選人得票最低L是梁美芬(49745票),得票比非建制當選人都要高,就此,雷動計劃干預不明顯。

建制派落選人,沒有人的得票超過2%(即5577票)。即是說,無論是否有雷動計劃,非建制派的4席都能保住,只是可能分布跟現在不同。當中,「棄保」而得票超過2%的,有譚國僑(15383票)、黃毓民(20219票)、吳文遠(6811票)。即使不計吳文遠,告急加棄保平均票數X=25350,也不能拉下梁美芬。

C. 九龍東:是區總有效選票為328,993,5席中非建制只取下2席,乃「穩定」的譚文豪(45408票)和胡志偉(50309票)。「告急」的譚得志(31815票)落選。據此,雷動計劃影響不明顯。

建制派當選人得票最低L是黃國健(47318票),由於「告急」議員落選,雷動計劃干預不明顯。

建制派落選人,沒有人的得票超過2%(即6580票)。即是說,無論是否有雷動計劃,非建制派的2席都能保住,只是可能分布跟現在不同。當中,「棄保」而得票超過2%的,有黃洋達(33271票)、陳澤滔(12852票)。告急加棄保平均票數X=25979,不能拉下黃國健。

D. 新界西:是區總有效選票為603,446,9席中非建制只取下4席,乃「穩定」的尹兆堅(41704票)、朱凱迪(84121票)、鄭松泰(54496票)、「告急」的郭家麒(42338票)。由於郭家麒得票比「穩定」的尹兆堅多,判斷雷動已經作出干預

建制派當選人得票最低L是何君堯(35657票),得票比「告急」議員為少,即雷動計劃可能有干預。

建制派落選人,沒有人的得票超過2%(即12069票)。即是說,無論是否有雷動計劃,非建制派的4席都能保住,只是可能分布跟現在不同。當中,「棄保」而得票超過2%的,有馮檢基(17872票)、李卓人(30149票)、黃潤達(20974票)。若把告急和棄保的票加起來平均分配,每人票數X將為27972票,即L>X,即使沒有配票,該區選民自由投票,非建制派仍可取得4席,但不能拉下何君堯。

E. 新界東:是區總有效選票為580,524,9席中非建制取下達6席,乃「穩定」的楊岳橋(52416票)、「告急」的張超雄(49800票)、梁國雄(35595票)、林卓廷(39327票)、陳志全(45993票)、「棄保」的梁頌恆(37997票)。「告急」的范國威(31595票)落選。「穩定」的楊岳橋仍是票王,據此,雷動計劃影響不明顯。

建制派當選人得票最低L是容海恩(36183票),得票比三位「告急」議員為少,即雷動計劃可能有干預。

建制派落選人得票最高H是方國珊(34544票)。而「棄保」而得票超過2%(即11610票)的,有陳云根(23635票)、鄭家富(17892票)和當選的梁頌恆。若把告急和棄保的票加起來平均分配,每人票數X將為35229票,即H>X不成立但L>X,即使沒有配票,該區選民自由投票,非建制派仍可取得6席,撼贏方國珊,但不能拉下容海恩。

****

結論:從上述分析可見,在以下選區雷動計劃有干預:香港島(明顯)、九龍西、新界西(明顯)、新界東。九龍東干預卻不確定。而在五個選區,雷動計劃均沒有明顯功勞,即是說,無論是否有雷動計劃,非建制派的議席都能保住,只是可能分布跟現在不同。「雷動計劃有助非建制派取得更多議席」並不成立。

雷動計劃的干預,另一佐證是最後一小時投票的人數。按政府公布的分區投票人數,比較9:30和總數,在最後一小時投票的巿民有215,739人,佔了總投票人數220萬人的9.8%,當中,新界東佔比最多(10.4%),九龍西佔比最少(8.7%)。

換句話說,香港人當中,似乎不少人皆相信雷動計劃的「策略性投票」,所以等到最後一刻才投票。然而,這計劃根本沒有實質效果,而只是把本已屬非建制派的票,分配到「告急」的候選人手中。

註1:建制配票模式:每2小時組長匯報,夠數即改投 唯「雷動計劃」改變本屆選舉
註2:扭曲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