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港媒尋新方式跨「防火牆」:從中共網絡中重奪話語權

港媒尋新方式跨「防火牆」:從中共網絡中重奪話語權

圖:《端傳媒》社交媒體主管楊歡

(獨媒特約報導)獨立媒體(香港)星期六舉行講座,題為「媒體人對談:香港媒體如何往北跨過防火牆?」,《端傳媒》社交媒體主管楊歡分享了採訪內地新聞的經驗及內地近年「處理」新聞手法上的轉變。楊歡認為,中共近年處理新聞時,會先搶佔話語權,並自行解讀以控制輿論;她指因爲在2012至2013年時正值國家領導層換屆,致使宣傳模式亦有變。

獨媒在2004年成立,一直推廣公民記者的概念。獨媒創辦人之一、主持葉蔭聰表示,「香港獨立媒體網」的內容較本土,近八成內容都是和香港有關,較少內地的新聞,獨媒的 Facebook 專頁的國內粉絲亦較少,問及在防火牆下,香港媒體所作的內地新聞內容的受眾問題。

楊歡是汕頭人,五年前來香港浸大唸新聞系,畢業後做過《明報》中國版記者,在去年6月加入《端傳媒》。她現時是《端傳媒》社交媒體主管,負責管理媒體的社交平台帳戶。

她談到在《明報》工作時的經歷,指在較大型的新聞如維權新聞及全國兩會時才要出差,日常則炒稿為主。楊歡認為,香港報章雜誌的影響力主要是「高層政治」,因為香港有特殊地位,媒體會通過政治口號及領導的排位作推論及預測。

而另一類則是維權新聞,如烏坎事件。楊指出在烏坎事件中,香港媒體是村民唯一可以公開發聲的渠道。但她提到,這情況在近兩年有下降趨勢,因為官方宣傳方式有改變,已重奪如何傳遞訊息的主導權。

她舉例指,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中,內地但凡相關的新聞都會先刪除,「扮無事發生」。而在2014年佔中運動,官方對應政策明顯有變,常常自行演繹新聞,即是用自己方法搶先解讀,令民眾先入為主,在香港的報導傳入內地時的影響力便大為減少。

IMG_2438

葉蔭聰表示,一直在微信跟蹤一個內地記者群組的帳戶,當中有不少事件的短片,自己偶爾會從中「搵料」炒稿,例如8月的連雲港事件。他問到在防火牆下,撰寫中國新聞的影響力會否較小。

維權國家下紀錄的意義

楊歡表示,縱使影響力微不足道,但都要說服自己有。她指曾採訪一宗在潮州的土地糾紛,因為村民維權上訪的訊息較混亂,自己只能把所有資訊整理一遍。「有香港記者嚟到,村民會很感動。」她相信在維權國家下,記者作的紀錄是十分有意義,因為在官方紀錄根本看不到事實的真相和全部。

楊又舉例在早前烏坎事件中,多名官員發表言論後,在香港記者的追問甚至迫問下,才把較多的事實呈現眼前。她認為,內地官員一向沒有受到這種被追訪的壓力:「內地記者唔會做,外國記者又有語言局限,係得香港記者有機會。」

IMG_2444

她表示做內地新聞很刺激,因為在威權地區採訪是獨特經驗。楊歡分享指,在數年前的胡耀邦逝世紀念週年時,曾低調到其陵園採訪,但遇上有線電視新聞記者林建誠。「我地兩個扮唔識,點知導遊話我地口音很相似,哈哈。」楊歡認為,香港記者採訪中國新聞的機會較少,所以每次經驗都很寶貴。

葉蔭聰回應稱,在2012年時曾和朋友在內地「一五一十部落」撰寫有關反國教運動的成因和經過,反應不俗。但在2014年雨傘運動時,同樣曾針對國內讀者講解人大831落閘、學生罷課和佔領的原因等,但威力已明顯下降。

楊歡續提到,中共為了更貼近年輕人,領導層在2012到2013年換屆後,官方在宣傳時加插了不少意識形態;手法亦已經大為進化,不再古板。

《端傳媒》在內地同樣被禁

《端傳媒》在2015年8月成立, 主打報導兩岸三地新聞及深度報導,但股東曾被質疑涉及紅色資本。楊歡表示《端傳媒》在開業兩個月後後,已無法在國內閱讀。她估計是天津大爆炸後的事,《端傳媒》的微信和微博帳號都已上不到。

她又表示,《端傳媒》處理中國新聞的手法和處理其他地區的新聞一樣,不會因為是為了反共而寫:「有無觸及底線由中共判斷。」

IMG_2424

楊歡不諱言,最多人看的內地新聞都離不開「上訪起義」及「鬼國奇聞」。 作為社交平台主管,她表示,《端傳媒》沒有特別接觸內地,一來是防火牆所限,而偶然有些文化及軟性報導反而能進入內地。「其實都係其他媒體轉載同係微博成為『長圖閱讀』,避開審查。」

葉蔭聰提到,微信的「港漂圈」很有趣,內容對於政治盡量不避忌,但又會把當中的政治含意降到最低。他假設指「香港人成日都示威嫁啦,咁多人塞住條路,咁去邊買野好呢。」他分析指,因為是針對在港內地人,所以內容較大膽,但又要拿捏成不政治敏感。葉蔭聰認為媒體可以參考手法,嘗試在撰寫報導時借此接觸海外的學生。

楊歡同認為,不少建制派的宣傳方式亦有所改變,包括「港人港地」等,已使用營銷方式包裝政治觀點及取態,如近日的支那論事件。「本土派既組織其實都做緊,係左膠群體行得較慢。」

記者:麥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