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國足協新政策 中超球隊只限三名外援上場

中國足協新政策  中超球隊只限三名外援上場

圖:中超球隊上海上港早前引入巴西中場奧斯卡,在新政策下,如果奧斯卡、侯克和艾傑臣一起上陣的話,其他亞援將不能再上陣

(獨媒特約報導)中國足協今日下午公布《中國足協對對中超中甲聯賽部分相關規程内容進行調整》,聯賽球隊的外援球員將減至3人,並由今個賽季開始實施,新政策被指是針對中超球隊大花金錢購入外援球員。

政策中強調新政策是「有利於中國足球整體發展,有利於中國本土球員的培養,有利於國家隊水平的提升,有利於保持職業聯賽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公告中又稱,政策是經過客觀分析,並已徵求了各中超、中甲聯賽參賽俱樂部的意見和建議。

中超現時的外援制度為「4+1」,即每間球會可以註冊5名球員,當中4人為非亞洲球員及1名亞洲球員。而出場球員則為「3+1」,即3名非亞洲球員和1名亞洲球員。在新制度下,中超和中甲每間球會同樣可以註冊5名球員,但正選11名球員中只能有3名外援球員,不分非亞洲及亞洲球員。

國足成績差勁成改革主因

中國足協又規定,出場名單的球員中必須有兩名U23華人球員,即1994年1月1日後出生,其中一人更必須是正選;預料1995年出生的球員將會最為「受惠」。

中國國家隊成績一直強差人意,更被指和中超球隊大力投入資源不成正比。中超球隊上海申花及上海上港早前更分別簽入奧斯卡及迪維斯,前者轉會費高達6,000萬歐元,後者年薪更高達3,280萬鎊。

外援政策屢惹爭議

中國的外援政策一直引起爭議,由最初只有3名外援,到2006年放寬至「註4出3」;2009年更放寬至「4+1」政策。其後在2009年5月再修例,將香港、澳門及台灣球員列作「內援」,即在中超及中甲比賽;三地球員都不佔「亞援」名額,與國內球員「同等」。

但在2013年時,香港隊守門員葉鴻輝曾被中超球隊貴州人和邀請加盟,在簽定合約後,卻被中國足協拒絕註冊。中國足協當時的回覆是,拒絕球隊以「內援」身分為葉鴻輝註冊,並引用條例説明香港和中國在國際足協中屬兩個不同的成員。足協當時表示,早已訂明不允許中國國內球會引入「外藉」守門員;所以不准許球隊註冊香港及澳門地區的守門員。

中國足協在2015年12月中更推出《有關調整港澳台球員轉會政策通知》,即在去年1月1日起,取消港、澳、台球員的「特別規定」,三地球員不被列作內援球員,只計算外援名額。

IMG_4677

白鶴:港澳台球員更難到中超中甲效力

多名香港代表隊球員當時受到影響,包括曾效力中甲球隊石家莊永昌、現為港超聯球隊東方龍獅中場白鶴。他對獨媒表示,在新政策下,港澳台三地球員將更難到中超及中甲效力。「香港球員只能爭取到東南亞地區球隊外流。」

他認為,政策推出得有點急,指不少國內球隊已和外援球員簽了兩至三年合約,亞援球員更是首當其衝。白鶴指出,內地年輕球員將有更多上陣機會,認為是給了球隊不再過份依賴外援球員的「機會」。

中超球隊上海申花中場秦升在其微博上指出,政策過於急進,認為「改變需要過程需要時間!我們可不可以一個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完善!不要因為改變而改變!別到最後今年主力明年預備隊了! U23集訓怎麼辦?聯賽停止? U23的隊員受傷怎麼辦?呵呵!不敢想像!」此外,政策亦令人憂慮,國內相對有質素的球員身價會拾級而上。

而以中超冠軍球隊廣州恒大淘寶為例,該隊目前有六名外援球員,包括韓國後衛金英權和金亨鎰、巴西中場保連奴、巴西前鋒阿蘭、高拉特和哥倫比亞國腳J.馬天尼斯。預料在新政制下,兩名韓國後衛的上陣機會將大大減少。

記者:麥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