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烏干達屠夫、加納軍政府:1978年非洲國家盃決賽

烏干達屠夫、加納軍政府:1978年非洲國家盃決賽

文:wing

今屆非洲國家盃決賽週十六支球隊中,唯一一支首次亮相決賽週的是幾內亞比紹。而闊別決賽週最久的球隊則是烏干達。今次烏干達回歸決賽週,首戰的對手是加納。事有湊巧,他們對上一場決賽週賽事也是對加納。而且那一場球賽是1978年的非洲國家盃決賽。

烏干達向來不是非洲足球勁旅。雖然他們在1962年曾打入決賽週,但在四隊中包尾而回。到1968年,烏干達第二次晉身決賽週,也要多得埃及(當時埃及的國號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United Arab Republic)和一眾阿拉伯國家參與了對戰以色列的六日戰爭。戰事令埃及退出了最後一輪外圍賽,烏干達才能參加決賽週。和六年前一樣,烏干達在1968年決賽週的戰績是全敗。

但由1974年起,烏干達卻能連續三屆殺入決賽週。到底當時烏干達國家隊的戰績何以突飛猛進?這就要由1971年起統治烏干達的阿敏(Idi Amin Dada)說起了。本身是軍人的阿敏當年透過軍事政變上台。執政後,阿敏以恐怖手段排除異己。外界估計在阿敏任內被殺害的人數可能高達五十萬人。有傳言甚至指阿敏會吃人肉,難怪他被稱為「烏干達屠夫」。

阿敏一方面令生靈塗炭,同時卻大力支持國家足球隊。國家隊不但可以乘坐總統專機出外參賽,甚至獲官方安排到利比亞購物。當年在國家隊任後衛的Tom Lwanga近日向南非媒體憶述:「他(阿敏)經常來看我們操練,激勵我們的士氣,尤其是和坦桑尼亞或者贊比亞這些球隊交手前。他視這些國家為敵人……他會從口袋取出美元現鈔給我們,有時是二百元或者是三百元……他甚至會向我們示範如何攔截對手。」阿敏在足球上的投入確實帶來回報。1978年,烏干達不但首次在非洲國家盃決賽週打勝仗,更一舉殺入決賽與加納爭冠軍。

對當時的加納軍政府來說,這場決賽相當重要。1978年,加納軍政府的首領是阿昌龐(Ignatius Kutu Acheampong)。他是1972年那場推翻民選政府的軍事政變領袖。軍政府執政後無力解決經濟蕭條等問題,令國內民怨四起。反對陣營發動抗爭,要求恢復文人統治。在龐大壓力下,阿昌龐提出改組政府,但新政府會為軍方在內閣預備席位,而且政黨政治仍會被禁。軍政府安排了在1978年3月30日舉行公投,以通過改組政府的建議。而當年非洲國家盃決賽的舉行日期則是1978年3月16日。顯然,公投日子是一個巧妙的安排。但如果加納不能在主場重奪失落了五屆的非洲國家盃冠軍,那麼阿昌龐藉足球爭取民意的如意算盤就打不響了。

結果,加納在決賽以二比零力克烏干達。十四天後,政府的提案在舞弊聲中獲公投通過。但球場上的勝利也幫不到阿昌龐多久。同年七月,另一場軍事政變促使阿昌龐下台。翌年6月4日,另一場軍事政變發生,後來統治加納逾二十年的羅林斯(Jerry Rawlings)取得權力。1979年6月16日,阿昌龐被新政府處決。當阿昌龐離世時,阿敏亦已經下台。1978年10月,阿敏向坦桑尼亞宣戰。烏干達戰敗,阿敏在1979年4月流亡海外。阿敏的晚年在沙特阿拉伯度過。2003年,他在當地病逝,餘生也沒有機會重返烏干達。他離開烏干達後,烏干達足球隊一直都與非洲國家盃決賽週無緣,直至到2017年。

主要參考資料:Goldblatt, David (2006) The Ball is Round: A Global History of Football. London: Viking, pp. 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