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報摘:鄧仕明﹕習慣、冷氣文化與節能(02.08.06明報)

鄧仕明﹕習慣、冷氣文化與節能

 【明報專訊】作者為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

 行政長官曾蔭權7月10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政府已發信給全體公務員,鼓勵他們在夏天穿便裝,不用穿外套及打呔上班,以節約能源。特首並希望私人機構在合適的情下亦可鼓勵員工在夏季穿得輕鬆一點,舒服之餘並節能環保。

 對此,筆者樂見其成。事實上,提倡在公私營機構夏季穿便裝返工,使室內空氣溫度可調校得較高些,已有一段時間。然而,效果並不明顯。如去年夏天,某環保團體就發現本港許多有空調的地方,室內溫度竟低至16至17度。這基本上可歸咎為,傳統的習慣和做法導致了一種奇特的冷氣文化。

 比如,所謂「開門做生意」,在本港的許多地方,商舖都大開中門做生意,這在大型冷氣商場內還情有可原,但是在那些街邊的商舖,中門大開的後果之一就是冷氣送風溫度要設得更低,當然冷氣電費就更高。至於穿西裝打領呔,商界自有如此的傳統,而不論春夏秋冬,全年無「變」。所以夏日炎炎,商場、辦公大廈全部變成「雪房」,穿西裝打呔也就非常自然。

 類似的,在筆者5月29日公布的一份有關本港睡房冷氣使用的調查中,情也同寫字樓商場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一方面將睡房的溫度設得低過24度,一方面又用所謂的「冷氣被」,其作用類同於白天穿的西裝和領帶。更有四分一受訪者表示有半夜被冷醒的經歷。可以這麼講,這是將白天在寫字樓、商場的低溫環境延續到自己的睡房罷了。

 久而久之,這些傳統的習慣就形成一種獨特的所謂的「冷氣」文化,並深深地紮根於市民心中。溫度愈低,冷氣愈好,愈「勁」,衣服愈穿愈多,被子愈蓋愈厚,導致冷氣能耗愈來愈大。香港甚至被某國際旅行指南冠以「凍感之都」的稱謂。

 人類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愈來愈強。利用「空氣調節技術」,「四季如春」已非空想。但是將室內空氣溫度設置得過低,完全沒有必要,是濫用。我們將為此付出代價。

 另一方面,我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差了。當我們整天留在所謂「如春」的冷氣房間時,我們還會有其他能力或辦法去抵抗大自然的高溫嗎﹖為此我們必須改變一些習以為常的習慣,從而進一步改變相應的「冷氣文化」。因此,為何公營及私人企業員工不能穿便服上班呢﹖T恤加短褲又有何不妥﹖為何還需要厚厚的「冷氣被」呢﹖在商舖中,為何冷氣大開的同時,中門也大開呢﹖

 然而,根深柢固的習慣和文化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加以時日,相信此次在曾特首的親自推動下,公營機構帶頭,私人機構積極參與配合(如7月13日《明報》報道匯豐銀行已訂出穿便服守則),明顯的改變不合時宜的冷氣文化。這樣可以盡快改變香港「凍感之都」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