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尋常氣泡麵包才是生命麵包

友人李世莊在信報撰文談已成過去的泰昌餅家,我身同感受。無緣做中環人,但當上環人的日子,下午與同事最大的奢侈,就是開小差徒步二十分鐘到泰昌買下午茶點。

可能是小時吃生命面包吃得太多,而現在連銷超市也以出爐面包作招徠,包在密不透氣膠袋裡的白面包實在難以下嚥。香港人的英式風俗,把崇尚口感硬度的面包變成入口即溶(聖安娜竟然還推出湯種面包!)。我這個殖民地遺民,自從出洋留學,見識過歐陸不尋常氣泡有heart面包之後,便一見鍾情。最喜愛的是德國Rye Bread,又黑又粗,大慨大部份香港人都會咬牙砌齒;但塗上一層牛油、芝士之後,是其味無窮。退而求其次的是各種硬皮麥包(不是黃糖扮麥包那種!),再沒有的話,硬豬也是很好選擇。可惜前者在香港平貨貴賣(比較正宗的只有西港城 Das Gas,二十五元一條!City Supper的有欠性格,也要賣二十四元一小條!實在太過奢侈),後者的老式包店只有在舊區才有(近聞翠華推出煉奶硬豬,也是絕配),而且產量不多,流通不廣,所以經常有欠新鮮。法式baguette在港因為法式快餐店的推廣,比較普遍,但我和同愛歐陸面包的鄰居也以「如像吃了一陣風」來比喻這些有名無「實」,欠缺量感的面包。畢竟,面包在中國人社會只是雜糧,過把癮便算,跟用來飽餐的歐陸不一樣。

近日在灣仔開工,聞見面包香。在鵝頸橋街市裡(金舖對面,近電車路口)一間其貌不揚的小店名叫金桃。驟眼跟其他街市餅店並無兩樣,以香甜熱辣討街坊歡心的蛋撻、雞尾與菠蘿當然擺在最前。但討我歡心的是他的五穀包、麥條和合桃麥包。金桃的合桃麥包夠硬淨,滲以合桃與提子,外舖香口芝麻有着港式口味。麥條是滲以麥粉的白包,原條出爐,外面金脆,保留了內裡的鮮嫩與濕氣。而我最鐘愛的五穀包,不是黃糖扮麥色,而是正宗的麥粉搓製,色澤啡中帶灰,外面再洒上面粉焗製。而這三款面包都沒有一般面包那樣喜以甜來討好顧客。吃面包我比較保守,常常覺得那些用同一種面糰加入不同餡料再巧立名目的,都不是面包師傅的真功夫。要每個麥包都有個性,能以最基本原樣示人的,才是真正懂識面包之人。更難得的是金桃面包的街坊價,八元已能讓我回味留歐日子。奉勸李世莊兄蟾過別枝,來灣仔分甘同味!

順帶一提,香港天氣其實不利面包存放。最好趁新鮮放入冰格,吃時稍微解凍,又或放入焗爐烘暖。而膠袋其實也不利透氣,紙袋才能讓面包保持通爽。所以用紙袋包裝不是扮野,既環保又好吃。

(請恕我倉頡失準,總是打不到麵包,只能以面包代之,實在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