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小巴前路茫茫 區議員促全盤改革運輸政策

小巴前路茫茫 區議員促全盤改革運輸政策

(獨媒特約報導)於黃埔植根40年的小巴專線營運商捷輝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捷輝 ),本月9日突宣布中止營運並清盤結業。因六七暴動而生的小巴,經營困難不始於武漢肺炎。長期研究公共運輸的油尖旺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嘉朗認為,政府對待小巴是「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業界長期處於不公平的競爭環境,認為政府根本「想佢自己陰乾」,促進行整體公共運輸交通改革,才能令小巴業界「起死回生」。

小巴一直處於不公平競爭 「一起步就輸咗」

小巴是六七暴動之下的產物,至八十年代港英政府以「專線」規管,產生出綠色小巴,至今日仍然是紅綠並存。

陳嘉朗認為,捷輝汽車的死因並非偶然,而是小巴業界是由頭到尾均處於不公平競爭,「係一起步就已經輸咗」。他表示現時一部19座的小巴價錢約為80萬,一個小巴牌費動輒200至300萬元,相比專營巴士,巴士公司只需支付200至300萬的車價便能「做生意」。小巴與巴士同樣需要一個司機,但巴士的載客量遠高於小巴。

市民期望方面,陳嘉朗指公眾普遍期望小巴車資與專營巴士相若,小巴營辦商為壓縮成本,惟有從其他方面入手,包括司機時薪只有60至70元,而專營巴士至少達80至90元。薪酬低,競爭人手的能力亦低,小巴公司只能聘請年紀較高的司機。

陳嘉朗提到,捷輝汽車正是以專營巴士車長的薪金水平招聘,司機更可以放取「銀行假」,「所以你見佢哋啲司機普遍都後生啲」,惟此舉卻大大加強營運開支。

DSC05569

「做起咗竟然要畀專營巴士做」

運輸署亦傾向以專營巴士為主,制訂政策予以優先考慮。陳嘉朗以上水至屯門的系列小巴線為例,指深受乘客歡迎的44(屯門碼頭至上水站)及44A(屯門站至上水站),當年是因為專營巴士公司拒絕開辦,運輸署才邀請小巴營運商服務,「但到人地做起咗喇,你又叫專營巴士去做」,最終因小巴營辦商反對,新開設的往來上水至屯門巴士線(九巴261)未有與小巴線大幅重疊。

惟陳嘉朗形容,44的例子屬萬中無一,近年運輸署開辦與小巴路線有較多重疊的巴士路線時,如城巴22(啟德郵輪碼頭至九龍塘)及20(啟德至大角咀)時,已無諮詢小巴營運商的意見。

不過當專營巴士有路線「做唔住」欲予取消時,陳嘉朗指運輸署往往著小巴「幫幫手執埋嗰幾個站」,卻毫無考慮小巴營運商的營運狀況,形容是「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DSC05552

無協助轉型 「淨係開埋啲鳩線」

近年多條鐵路相繼落成,很多原本「有肉食」的小巴線都被港鐵搶去客源,例如接駁顯徑至大圍港鐵站的803K(顯徑邨至大圍站)。陳嘉朗指政府毫無援手,「難聽啲講句,係希望佢地早日摺埋、自生自滅,自己陰乾。」

Untitled

即便署方援手,設計新線供受鐵路影響的小巴營辦商優先競投,陳嘉朗亦斥「就淨係開埋啲鳩線」,線設計毫不靈活,「冇肉可食」,署方在站位擺放上又諸多留難。他指捷輝在觀塘綫延綫通車後開辦的新線,亦是因站位問題「做唔住」。

紅van自生自滅

運輸署對待紅van的態度亦同樣,除了不能申請加入長者兩元乘車優惠計劃外,經營禁區範圍亦極大,未能進入新發展區經營。陳嘉朗指目前不少紅van路線,實際經營情況與專線小巴無異,路線及收費由經營的商會固定,但因為申請「紅轉綠」時,運輸署會就路線重新招標,原有經營的商會不能獲得優先權,令商會卻步。

政府資助傾斜

陳嘉朗認為,小巴業界一直以來都「有心做好」,惟政府卻毫無資助。以引入低地台小巴為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表明試驗低地台小巴,但「一毫子都冇畀過」,成本全由營運商承擔,與專營巴士試驗電動巴士時會獲政府資助的待遇差天共地。

他指若然低地台小巴試驗成功,可以取代現時「載空氣」的復康巴士路線,除可更有效地運用資源,亦可以達致社會共融,不明白為何政府「咁都唔做」。

政府第二輪的防疫抗疫基金中,資助港鐵將車費下調20%,為期半年,一半費用由政府承擔。陳嘉朗斥政府「保鐵保到出哂面」,直斥「你港鐵減10%係你自己嘅事, 點解你要用納稅人嘅錢去補貼某一種交通工具?」,受優惠的交通工具竟然是原已在政策中受惠的港鐵,形容現時是「球員又係你,球證又係你」的狀況。

他質疑為何政府不同時將這10%資助額,分配至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等交通工具。他亦指政府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門檻由每月400元減至200元,亦因為延至七月才實施,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會唔會死多幾間紅van綠van,冇人知。」

11

陳嘉朗促全面改革小巴政策

經過數十年發展,陳嘉朗認為專線小巴基本上與專營巴士無異,認為當某線客量超過需求時,可將數個小巴牌合併,讓營辦商以較高載客量的巴士載客。雖然目前有少部分專線小巴路線,可以申請以居民巴士的形式行走相同路線,但卻限制多多。

對於「紅轉線」政策,陳嘉朗認為「紅綠可以共存」,紅van本身有其靈活性。他促政府於晚上至深宵時段開放禁區,紅van亦可轉型作電召小巴,為居住偏遠地區的市民服務,並配合全球定位系統,即時按需求提供服務,他指此模式於其他地方如台灣均受歡迎。

他指市民對於小巴的壞印象,根源是政府的運輸政策,「當營運成本減少,司機人工高啲,咪唔洗標多兩轉」,不論車輛的質素以及安全性亦會隨之而提高。

DSC05251

記者:何紹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