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想移民,是因為想踩單車?

想移民,是因為想踩單車?

近日不少朋友都有意移民,當中歐美地區更是首選。不少人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環境、甚至子女學業、或事業發展機會。可以自由便利地踩單車,會否是原因之一?

不少港人習慣以交通工具代步,每日外出往往是以港鐵為主,其次是巴士,即使路程短也會選擇小巴。但歐美交通費貴,而且公共交通工具的路線及班次也遠不及香港,除了因為不少市民都有自己的座駕,城市設計及政策更相當適合熱愛單車的人士。

特別是近日疫情嚴峻,更使歐美人士重視運動。根據《紐約時報》早前報道,直至4月底,大部份商店低價位的單車已被搶購一空。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今年的自行車銷售,較去年同期飆漲了逾600%。

很多國家最近更加強鼓勵市民以單車代步。法國政府便向國民派發價值50歐元的單車維修現金券,鼓勵更多人騎單車。義大利米蘭當局更打算趁機將城市改造,聲言要將市內街道都變成自行車道,拓寬行人通道,創造單車與行人共享的空間,並在城市主要道路上把車速降為每小時30公里,讓單車與汽車共行時變得更安全。英國倫敦更宣布要啟動全世界最大的「無車計劃」,該市未來某些街道將只有腳踏車和行人得以通行。

有熱愛單車的人士就慨嘆,要好好享受單車的便利和樂趣,難道一定要移民外國才行?其實加強發展單車代步,不單可改善市民的生活體驗和社區的暢達度,亦有助鼓勵市民以步行、單車這些環保方式減低碳排放,更可增加市民運動量,真正做到「全民運動」不只全年只得一日。可惜的是,香港在這方面發展緩慢,擬建達十多年的連接新界東西的超級單車徑,直至今年9月才有望貫通,更不要回想多年來為人詬病「斷橛禾蟲」式的單車徑和「神主牌」,實在追不上市民日益重視單車代步的需要。

要有效推廣市區乘單車,政府應規劃提供完善的單車徑網絡和相關輔助設施,更要改變政府對單車只作為消閒及康樂而非交通工具的施政心態。政府應盡快探討和審視進一步擴展單車徑網絡的可行性,並檢討公共交通工具運載單車的有關安排,使單車能成為有效的代步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