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轉貼]護塔連線新聞稿:反駁工務局,促保望廈兵營百年遺址可兼顧發展公屋

DSAT0207112008
望廈兵營位於俾利喇街近新益花園位置﹝取自澳門特區新聞局

DSAT0307112008

2008/11/25

工務局日前回應多個文物關注團體關於保留望廈兵營時,聲稱"清拆前已與文化局進行相關資料搜集,發現並無任何相關檔案和歷史資料"、"經參考有關歷史地圖後並沒有足夠理據證實"。對此,護塔連線認為工務局之回應並非事實,顯示清拆前並未對兵營歷史與文物價值作出嚴謹考證而草率拆除之。

工務局稱"查無任何相關檔案和歷史資料"顯然並非事實,更讓人有公然說謊之感。本澳文物保護與歷史學者已相繼指出,根據《憲報》等文獻資料,望廈兵營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迄今已有125年歷史,與1866年完工之望廈炮台為同期建築,因此深具歷史價值。在1905年《憲報》中亦再次記載政府重修望廈兵營史實,亦陸續於1909與1911年記載開闢俾利喇街與建造花崗岩石牆,以及再於1945記載政府將兵營撥予公共慈善救濟會使用等等,這些"証據"均顯示兵營具百年歷史價值之事實。不明白工務局為何稱"向文化局查無任何相關檔案和歷史資料"? 退一萬步言,如果工務局仍然否認上述資料的存在,堅持"查無任何相關檔案和歷史資料",站在負責任的角度,是否更應該暫緩拆卸工程,待調查清楚再行動?

工務局不顧文化團體呼籲,執意拆除具125年歷史的望廈兵營,與兩年前不顧文物團體反對濫批遮擋燈塔超高樓如出一轍,顯示該部門某些官員文物保護意識低落與不負責任。

再者,以"確定該建築和地段並不在文物保護範圍內"作為拆除理由之一,更是毫無道理且本末倒置。試問,不在文物保護範圍內的歷史建築,就不可能具有文物價值嗎?那麼,為何世界各國的文物保護法中,均設有新增文物的登錄機制?況且,除了呼籲完整保留外,文物保護團體亦同時提出折衷方案,即希望至少可以保住百年歷史石牆,這與政府推動的公屋政策不單毫不抵觸,反而是相輔相成。而且,就具工程經驗人士現場觀察,有傾瀉危險的是屬於兵營後方的土坡,面向俾利喇街之百年花崗岩石牆仍然非常堅固安全,絕對可以保留,懇請政府部門實事求是,切勿誤導公眾。

能體現澳門四個世紀歷史的文物遺址已拆一處少一處,希望政府慎重考慮保留石牆的"雙贏"方案,莫讓能見證望廈歷史發展的珍貴歷史地形地貌與軍事遺址就此消失,為澳門子孫多留一處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