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無法「領匯」——領匯遊行後的神學反省



「勁賺十八億、工人無得益」;「三更轉兩更、家庭相聚難」。要說的是領匯旗下停車場外判公司,將員工由三更制轉為兩更制。金額上員工由月薪6600元「加薪」到7300元,但同時將每更八小時,「加辛」到十二小時,其中薪金亦加入新的計算方法,薪金分拆成3000元底薪,3000元津貼,再加上25元當更費和450元勤工,而且新合約定明任何理由告假會被扣除705元,比三更制扣二佰多元更進取。

領匯想盡辦法要求外判推行剝削性條款,無非為到開支進一步收縮,獲取更大的利潤。其實,不論是領匯是這樣想,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也這樣想。他於7月9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詢問時,指領匯「營運必須符合市場規律才能成功」,同時表示「政府和房委會都不能亦不會干預領匯基金及其管理公司的日常管理、經營策略和運作模式」。言下之意,三更轉兩更絕無問題,亦對領匯的經營模式毫不過問。

政府不過問,就由人民去過問吧!三更轉兩更明明是赤裸裸的剝削,不單奴役員工,更製造大量失業,然而,學者和財經界另有看法。中大蘇偉文著眼點不在更制轉換引伸的不公義和社會問題,而是領匯受壓影響未來營運 (1),直接一點是對投資者不利,影響回報。而財經界有聲音認為「社會企業」(簡稱社企),需要分開處理,身為企業行政總裁蔡東豪指企業就是企業,它的唯一責任是為股東做出好成績,至於製造失業問題是社會問題,由政府負責(2)。 厚黑學者李宗吾更提出無良才是僱主的品格,他說:「沒良心是好的;只要沒良心,點石可成金」,「愈無良愈無憂,愈無恥愈無慮」(3) 。看擺像戲言一樣,卻言中了領匯本身。

自從05年領匯上市以來,公屋成長的我已漸漸看到社區的改變,舊日陪伴居民生活的老店,一間一間的倒下來,接上的是任何地方都能見到的連所式公司,不是「萬x」、「日x城」,就是「七仔」、「麥記」、「大x樂」,了無新趣之餘,價格同樣今非昔比。領匯一方面裁員減薪剝削員工,另一邊箱瘋狂加租,以自由市場之名扼殺小商戶生存空間和市民利益,所謂提升競爭力不過是把所有人的財富更集中於某幾個財團公司。馬國明在《路邊政治經濟學》(4) 說小販的終結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現在公屋設施的私有化,即可以算是公共房屋已終結了一大半

7月6日跟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到遮打花園,參與由職工盟發起的示威遊行。在出發前,數名警察上前,除了詢問參與組織及人數外,一名高級警司走近我們輕聲地說:「領匯離晒普!!好多警察都表示不滿如此做法!」,但限於工作性質及角色,他們只能在心中支持我們,藉著維持秩序「參與」遊行,正如他口中所言「大家都是做保安,感同身受」。我想,感同身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沒有感同身受的體驗,是難以叫自己明白保安員面對的困難,亦難以說服自己參與抗爭行動。這裡令我聯想起昔日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群中與不同的生命相遇,道成肉身就是要感同身受;沒有相似經驗,說教只是一埋陳腔濫調的道德八股,抽象得來沒有生命力。當一眾示威者包圍領匯總部(實為總部對出的行人路一字排開),我急不及待走入保安員之中,和他們傾談,明白他們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讓我能聽他們生命的故事。起初保安員對我有一點介心,害怕是領匯的臥底,談了一會才放下猜疑,就是這樣三四個保安員你一言我兩語向我分享工作和憂慮,我也說出在公屋成長的日子和對日漸私有化的討厭。老實說,這種分享未必對抗爭有大幫助,但能夠感同身受,就是道成肉身的另一種彰顯;沒有「罪」、「相信」、「永生」等字眼,卻流露出福音的精神和意義

可惜的是,經常強調「道路、真理和生命」的基督新教(特別是福音派),沒有參與其中,我愈來愈相信,沒有參與就沒有感同身受;沒有感同身受,就沒有道成肉身的恩典與真理。當教會以為自己掌握真理和一切答案時,其實是如此遠離群眾,以至令人無法領會「道路、真理和生命」所謂何事,教會亦無法領會當下人民面對的困難和逼迫。是時候我們要去追問,今天奉為圭臬的自由市場,是否有違「道路、真理和生命」? 我們的生命究竟和衪有多遠?

曹文偉(大曹)

1.《明報》:「學者:不利小股東影響營運」,2009年7月9日,頁A18。
2.《壹週刊》:「領匯的責任」,2009年7月2日,頁A086。
3.《太陽報》:「李宗吾厚黑:只要沒良心點石可成金」,2009年6月30日,頁A32。
4. 馬國明。《路邊政治經濟學》(新篇)。進一步,2009年。